陈亚伟:您这哪叫猫步,您这整个一个踩地垄呢。
一个大男人,头上顶着西红柿,这是在干嘛呢?
陈亚伟:您瞅,这国际模特今天刚从地里面干完活回来,脚上面还全是泥巴。
这个大婶模特步走得不错,可是一张口,下面就哄堂大笑。
村民段秀莲:吃了民生西红柿,美容又养颜,治便秘。
陈亚伟:治便秘?
2013年4月5日,记者来高青县采访张卫刚,没见到他人,先碰上了这么一幕。
平日里下地干活的农民,如今个个走起了模特步,村民说,这样的场景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记者:以前见过这种活动吗?
村民:没,这是头一次。
村民:我没见过,电视里见了。
村民:选蔬菜代言人。
记者:你们以前听说过搞这种代言人选拔赛的吗?
村民:没听说过。
原来,台上的这些人不是在搞笑,而是一场正儿八经的选秀,要给蔬菜找代言人。代言人一般都找明星,谁会找村民呢?大伙儿告诉记者,这正是张卫刚的主意。听说记者也来找他,大伙儿都争着给我们介绍。
村民:有点儿事,啥事,婶子你快说吧,就是这样的,你说这是好还是不好?
村民:发家致富。
村民:天天办好事儿。
村民:以前都在外边打工,现在都在家里干了。
中共山东省高青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杨洪永:卫刚今年三十六。
在大伙儿眼里,张卫刚是个厉害人物。2010年才进入蔬菜行业,两年就做到年销售额过千万。跟着他,家家户户盖楼房,买小车,有人还专门给他编了一个段子。
中共山东省高青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杨洪永:回乡创业十年多,早已发家致富奔小康。
他就是张卫刚,记者非常好奇,这个村民口中的牛人,到底有多厉害呢?可张卫刚一开口,记者却非常意外。
记者:你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张卫刚:民心,民生放心菜,我来,我来,啥呢,民生。
简单一句话,张卫刚说的满头大汗。
张卫刚:举个例子,原先会写1,一下子要写9,我承受不了,内存条太短。
记者以为初次见面他太紧张,可随后几天,张卫刚还是频频NG。
一面对镜头就犯晕,张卫刚甚至叮嘱记者让他多做事儿少说话。开拖拉机兜风,围着树转圈,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的张卫刚,和村民口中那个精明、果敢的企业老总联系在一起。这么憨的一个人,是怎么用两年时间把蔬菜做成千万产业?他又为何一定要用村民做代言呢?
2003年7月的一天,从早上八点,张卫刚就消失了。直到晚上11点,他才灰头土脸的回来,一张口,老父亲就火冒三丈。
父亲张明波:一天没见人影儿,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回来就跟我要钱。
一天不回来,一张口就要40万,父亲很纳闷。40万是一家人辛辛苦苦打工10年挣来的,这可不能说给就给。可张卫刚却说他发现的一定是个商机。
妹妹张卫英:说出来就有点不那什么,就是说,一个机会,机会很难找。
那一天,张卫刚究竟经历了什么事,这与他和家里要40万元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张卫刚妹妹家,那一天,他来走亲戚。没进门,张卫刚就被屋东头一条长长的队伍吸引住了。
张卫刚:当时的时候,排的队很长,排了有两三百米,四五十辆车。
记者:四五十辆车吗?
张卫刚:对。
大路边,有人正在收玉米,收玉米见的多了,但像这样四五十辆车排队来送玉米的,张卫刚还是头一次见。这一天几十辆大卡车,那要挣多少钱呀,张卫刚起了好奇心,想找老板聊聊。
张卫刚:当时那个老板说,你是干啥的?我说我想收粮食,想问价格,老板不搭理我,去问他们去。
老板不愿说,张卫刚却非想知道不可。守了一下午,眼看着拉粮食的车就要走了,张卫岗一下子急了。
张卫刚:车一发动火,一打车,一开始走,我从旁边粮食店借了一辆自行车,寻思这远不了。
拉粮食的卡车在前面跑,张卫岗蹬着自行车就后面追。幸好乡间小路不好走,粮食车开的不快,这才没有跟丢。
从下午一直跟到晚上,这一追就是一百里地,张卫刚只觉得嗓子眼发干,两腿抽筋。
张卫刚:顾不上累,那时候老是怕跟丢了。
记者:换一天去不行吗?
张卫刚:怕以后看不到这种机会,不知道往哪儿送。
一路跟着大货车,张卫刚进了邹平县的一家淀粉厂。他发现了那个老板生意好的原因。卖粮食给淀粉厂,通常一个月以后才能给钱。迟迟拿不到钱,很多人都不敢大量收购粮食,但张卫刚发现,淀粉厂给这个收玉米的老板结账却很快,当天就给了现钱,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卫刚:一千万两千万的,五百万往上的,先给他们付,先给企业付,先给粮所付,咱看着的同时,我们回去也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把高青县所有的粮食集中起来,咱们不也就成大户了吗?
手上只有四十万元,却想集中一个县的粮食,大家觉得张卫刚是在痴人说梦。可他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2003年8月,张卫刚在这租了门店,放出消息,只要以他的名义给淀粉厂送货,就在三天内给钱,这下收粮食的散户乐坏了。
粮食收购商杨冬磊:送过去,淀粉厂没有资金,张总这样的企业给我们资金,我们下面也能收着了。
粮食收购商:利润很低很低,也得必须运转着干,不能说今天干明天不干。
通过提前垫钱的办法,不费人工、运费,张卫刚把本地的散户变成自己的客户,一个月时间,他就成了淀粉厂的大客户。有了大客户的身份,再和淀粉厂谈合作,张卫刚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短短几年,张卫刚就积累了百万财富。但这时候,一个危机却悄然逼近。
2008年11月的一天,张卫刚在店里从天亮等到天黑,也没看见一辆送粮食的车。
张卫刚:一天白板的时候也有。
记者:一天都收不到一车?
张卫刚:一天一个粮食粒儿都收不到那时候。
送粮食的车都空着,农户宁愿聊天儿也不送粮食了。好好的怎么就不送了呢?
这粮食正红火着,怎么就不送了呢?原来,2008年,张卫刚投资二百多万元在这块地上建了一个化工厂,却因为经营不善三个月就倒闭了。这事在村里可炸开了锅,你想呀,谁还敢给张卫刚送粮食呀,都怕他付不起钱。眼看着工厂倒了,粮食生意又要黄了,家里急的那是团团转,张卫刚却做了一个局,轻轻松松化解了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