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坚持既要青山绿水,又要富民“宝山”,采取五种方式入股,推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探索出了荒山治理和山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群山叠翠,风景秀丽……7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苍山县尚岩镇的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采访。在会宝山蛋鸡养殖基地,负责捡鸡蛋的61岁的张传珍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自合作社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以前就靠在荒山上种点花生和地瓜,一年下来也就挣四五百块钱。现在俺俩人在这儿,一年挣个三四万块钱没有问题,还不耽误自己养鸡和兔子。”
会宝山流域处于山地丘陵区,干旱缺水,农作物十年九不收。2004年6月,当时国家还没有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就在摸索中成立了。转眼间,9个年头过去了,如今,入社成员已发展到3260户、1.32万人,入股资金3100万余元。去年,合作社全年实现营销额3500万元、利润650万元,社员分红390万元。合作社拥有“会宝牌”和“沂蒙会宝山牌”两个注册商标,11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产品。2011年,合作社被省旅游局认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园。
五种形式入股,将当地农民组织起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廷合介绍,这五种入股形式分别为:一是资金入股,以100元为一股,鼓励社员以自有资金入股,最大限度地筹集启动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作为集体投入,项目区内群众共同受益;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实施土地经营权入股和流转,集中零星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入股土地年底按每亩300斤瓜干的收益折价,入股收益可以领取现金,也可以作为再入股资金;三是劳动力工资入股,在合作社参与劳动的工人,每月发给2/3的工资,剩余的1/3作为激励工资入股,记入社员证;四是技术工资入股,参与技术管理的人员,每月发给1/2的工资,剩余1/2的工资作为激励工资入股,记入社员证;五是荒山承包经营权入股,各村的荒山进行评估作价,逐年累计,作为入股资金,记入村集体股份。
综合治理,为山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条件。据统计,近年来,合作社及各级有关部门共计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整治荒山。首先,打通“致富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速”农产品流通。针对会宝山流域2万余亩入股荒山及零星土地离村庄较远,上山小路不足1米宽,运送货物需要绕行十几里路的实际情况,合作社结合扶贫开发项目,组织社员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环山公路 70里,把大顶子山、常白山、城墙山、会宝山等山头连在了一起。其次,引来“富民水”,提高种植收益,拓宽增收渠道。新建和整修水库两座,库容量为50万立方米,修桥65座,修建大型扬水站2处、各类蓄水池28座、风力提水及风力发电8组。同时,大力实施开荒造地、平整土地工程,目前,已开荒造地1万余亩。
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增强合作社作为富民增收“龙头”的凝聚力。合作社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坚持宜林植树,宜果种果,达到既要青山绿水,又要富民“宝山”的目的。目前,栽植黑松、侧柏等各种绿化苗木及名优果树60万棵,建有鲜果采摘园、干果采摘园、金银花及苗木发展育苗基地等。同时,大力发展林间养殖,建设了千亩多元化养殖基地,养殖鸡、羊、鹅、鸭等。合作社还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观光旅游业,建设了水上垂钓区、休闲娱乐度假区等。去年,合作社实现核桃、板栗、杏、桃等干鲜果收入近20万元,蛋鸡养殖基地实现收入过百万元。
徐廷合表示,合作社争取在5年内,实现干鲜果品、多元养殖、生态旅游等各项收入1000万元以上,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最终将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建设成为融鲜果采摘、水上垂钓、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