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兔子尾巴长不了,但就是借这根不长的兔尾巴,商河县韩庙乡却打造出了一个獭兔专业乡。记者近日来到该地一探究竟。
走进强民獭兔养殖基地时,韩庙乡高家村党支部书记周云军正给几千只獭兔喂午饭。40多岁的他种过蘑菇、苹果,也养过生猪,开始时顺风顺水获利不少,但2006年的猪肉价格暴跌却当头浇了他一盆凉水。周云军决定转型:“养猪到处都有,人人都会,咱得找点稀罕事干才能有出路。”他东挪西凑了20万元干起了獭兔养殖,盖标准的獭兔“宿舍”,跑浙江买优良种兔。村里人的风凉话也跟着来了:“养猪都赚不了钱,一个小兔子能翻起多大浪。”周云军偏不信邪,“兔子尾巴怎么就长不了?我非得干出个样来。”
周云军不是蛮干的人,说这话的底气是因为心里有本明白账:一只獭兔3个月出栏,按每只出栏纯收入20元、每亩地可养殖600只来算,每亩地一年可净赚4万余元,再加上每亩速生杨成材后的林木收入,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一年后,獭兔带来的真金白银吹走了风凉话,周围来找他请教养殖技术的人络绎不绝。2009年,他成立了强民獭兔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养殖基地占地30余亩,建设标准兔笼12000余个,年出栏商品兔50000余只。
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一种自我保护,韩庙乡的獭兔业发展却要感谢这窝边树。与别处不同,这里的兔舍全都搭在一排排的杨树林下。周云军说:“把兔舍建在这好处多着呢:一来咱包的这林地本来下面就空着,到别处去搭棚建窝纯粹浪费;二来獭兔喜阴凉,一热了就爱生病,到了夏天这些树就是天然太阳伞;三来这树林子就是给獭兔造的天然氧吧,兔子粪直接下地等于给杨树生长施肥。”因为患病率低,毛皮质量好,韩庙的“林下獭兔”已是名声在外,每到销售旺季,来自临沂、河北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收购。
韩庙乡林地面积覆盖全乡土地三分之一以上,但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农民植树护绿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偷树伐木的现象发生。自从这回报快、产值高的“林下獭兔”养起来后,尝到甜头的农民植树兴致跟着高涨起来。林下养獭兔作为林畜循环经济结合的生态典范,正在韩庙乡乃至商河县推广。
别看兔子小,浑身都是宝。獭兔皮是时兴的高档皮衣原料,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就连兔粪都能卖出60元/立方米的价格。可这獭兔再好,一些农民既没钱,又没技术,还担不起风险。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韩庙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韩庙乡的农户想在林下养獭兔,缺启动资金的,每只种兔补助30-50元,每个兔舍补助20元,还采取政府担保、养殖户互保的形式帮助协调贷款;缺养殖技术的,乡政府定期组织养殖户到养殖先进地区取经,请专家教授实地授课;怕养殖风险的,3个合作社推行“借兔养兔”,免费给社员提供种兔,再按保护价收回成兔,还为社员提供统一供应饲料、防疫等一条龙服务。扫清了养殖户的种种担忧,韩庙乡的獭兔养殖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的局面。
目前,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下,韩庙乡已发展出1家獭兔养殖龙头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820多个养殖户,年出栏商品兔180万只,实现经济效益过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獭兔之乡。据韩庙乡党委书记阮爱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速獭兔养殖向专业标准化转变,拉伸产业链条,拓宽国内外市场,在5年内达到年出栏商品兔500万只,全力打造“全省獭兔养殖第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