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出生不久的小猪仔,刘圣利心里乐开了花。
人到中年,刘圣利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野猪养殖生意。如今,他的野猪养殖已经发展成年产值400万元的大生意。
今年48岁的刘圣利,是禹城市中办事处花园村人。自从走上特种野猪养殖之路,这位禹城市野猪养殖第一人,当地有名的野猪养殖大王,他的人生画卷 便翻开了灿烂的一页。如今的他,经营着总投资450万元、年出栏2000余头野猪的养殖繁育基地,每年有400万元的销售收入。
没经验,却“摸索”到第一桶金
1982年,18岁的刘圣利刚刚高中毕业,就承包了一家白灰厂,把原准备结婚盖房的5万元钱投进去购买原料,后来因为规模小、利润低而倒闭。
1994年,他又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由于修路,不久他的修理厂被拆迁。 1999年,国家号召消除白色污染,他看中了废旧塑胶炼油项目,同别人合伙开发废旧塑胶炼油项目。然而,因为产品纯度不达标、炼制设备达不到市场要求而被迫放弃。
“挣个钱咋就这么难,我还偏不信真个邪了!”2002年,刘圣利拿着6万元汽车修理厂拆迁补偿款,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40岁的刘圣利在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杂志上看到一篇 《发展野猪养殖商机无限》的文章,他动了心。经过四处打听,听说吉林省吉林市有一家野猪养殖场,刘圣利便坐上火车前去学习。
当时,全国养猪业正处在低潮期,多数养猪户都赔钱,野猪养殖更是个新鲜事。妻子韩玉霞听说他要养野猪,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家猪咱也没养过,更 甭说养野猪了。就算能养得活,到时候卖给谁?干啥买卖不行,非得养野猪! ”亲朋好友也纷纷劝他:“野猪在平原地带能生长吗?你可别冒险啊,要是栽了,可不是小钱啊! ”
妻子和亲朋好友的反对并没有让刘圣利退却,他铁下心来要养野猪,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把野猪当家猪卖,野猪瘦肉率这么高,总比家猪好卖吧?
抱着把野猪当家猪卖的心态,2004年5月,刘圣利投资15万元,盖起了猪舍,从宁波买回来20多头种猪,开始了他的野猪养殖生意。
“万一不行,也不好处理,那可就难办了。现在你后悔,还来得及! ”尽管人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但刘圣利仍然“一意孤行”。
“俺没养过这东西,可俺会摸索啊。再说,进种猪的时候,浙江那边的人也告诉了俺不少养殖方面的知识了! ”刘圣利对养野猪充满了信心。
为了研究野猪生活习性,他在猪舍旁边搭了一个草窝棚,没白没黑地盯在猪场,还买来《山东养猪通讯》等许多与养猪有关的书报认真学习,整日观察、 琢磨着怎么让它们适应本地的食物。开始的日子里,他把所有没毒的青草、野菜、南瓜、地瓜、丝瓜等吃不了的东西,都扔进猪圈,看野猪爱吃什么。通过观察,他 发现,野猪的免疫力极强,很少得病,对于当地的青草野菜都非常喜欢,对于南瓜、丝瓜、地瓜等瓜果也“来者不拒”,比家猪还好养。于是,除了给这种杂食类动 物吃一些青草、野菜、瓜果之外,他又自己配制了野猪爱吃的粗饲料:60%的麸子、30%的玉米面和10%的豆秸糠。
当年10月,12头母猪陆续下崽了,刘圣利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野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送野猪,送出了大市场
2005年3月,刘圣利的野猪开始出栏,真正考验野猪肉有没有市场的时候到了。
首先,刘圣利想到的是找当地的酒店推销自己的野猪肉。当时的家猪肉才5元多1斤,而刘圣利给他的野猪肉定了12元1斤,加上引进野猪肉具有一定的风险,一般的酒店都退避三舍。尽管他跑了好多家酒店,人家都嫌价格高,没敢要,刘圣利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