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郯城县:农民“草里淘金”

发布时间:2010-01-25  来源:中国兴农网讯
摘要:利用玉米皮编织拖鞋、背包、果盘、花篮,采用高梁秸秆穿制锅拍,把玉米芯、棉籽壳粉碎、发酵后栽植平菇,把花生壳、稻米糠加工、配制成饲料,把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无公害处理后产生燃料、肥料等等,利用稻草编织草苫、草绳等稻草编织品,利用稻草、牛粪种植

 

        利用玉米皮编织拖鞋、背包、果盘、花篮,采用高梁秸秆穿制锅拍,把玉米芯、棉籽壳粉碎、发酵后栽植平菇,把花生壳、稻米糠加工、配制成饲料,把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无公害处理后产生燃料、肥料等等,利用稻草编织草苫、草绳等稻草编织品,利用稻草、牛粪种植双孢菇等,昔日作为柴火烧一文不值的稻草、麦草、玉米皮等,成了有效利用的资源,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香饽饽”。

        如今,在郯城县在“草”里作文章,走“草里淘金”之路的农民多达2万余人,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净化了院落,改善了环境。 郯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鲁南粮仓”的美誉,稻草、麦草、玉米秸秆等草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把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郯城 ”、“绿色郯城”、“环保郯城”的重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黑板报等多种舆论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科学技术对稻草、麦草等草资源进行加工、开发、改造和提升,建设“生态庄园”、“环保院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样板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美化生产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环境。马头镇种植玉米的农户很多,每当秋季玉米收获后,有的农户便将玉米皮当作柴禾堆垛起来,有的把玉米皮丢弃在路沟里。该镇大坊、盛村、梁楼、刘庄、小马庄等村的2600多户农民通过考察认为玉米皮是编织各类生活用品、装饰品的好原料,于是他们抓住秋收后的有利时机,把又白又薄的玉米皮挑选出来,进行单独晾晒、储存、着色,利用农闲编织成造型各异的工艺品和玩具等,产品除销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许多农民感慨的说:“真没想到这用来烧火做饭的玉米皮,还成了咱赚钱的好 ‘宝贝’呢!”棉籽壳、玉米芯等废弃物是生产食用菌的好原料,泉源乡1000多计生户在信用社、计生协会的引导扶持下,以玉米芯、棉籽壳作原料,利用闲置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发展大棚平菇种植项目,走上了致富路。沿马陵山一带的郯城镇、红花乡,每年都有上万亩花生收获,这里的农民把花生壳、秸秆粉碎,配制成饲料,饲养家禽,降低了饲养成本,减少了污染。杨集镇500多农户在信用社的扶持、指导下,建起沼气池,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生产沼气,用来照明、做饭;生产有机肥,用来发展大蒜、洋葱、水稻等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沼渣,饲养生猪,循环利用,一举多得,户均年增收 5000多元。“做饭不花钱,点灯不用电,废物能肥田,院落又美观,这沼气池还真管用!”谈及沼气池的好处,许多农民赞叹不已。 “草经济”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经济循环发展、生产增效、增收、生态和谐。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