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刘晓红:身残志坚 致富把头牵

发布时间:2009-12-03  来源:盛世金农网
摘要: 山东省东营市西刘桥乡三水口村残疾妇女刘晓红今年36岁,自幼肢体残疾,但是刘晓红身残志不残,在县妇联、县残联的扶持下发展起了肉食鸭养殖,自2007年7月份至今已养殖肉食鸭3茬,出笼肉食鸭6000只,纯利润达9000余元。

        山东省东营市西刘桥乡三水口村残疾妇女刘晓红今年36岁,自幼肢体残疾,但是刘晓红身残志不残,在县妇联、县残联的扶持下发展起了肉食鸭养殖,自2007年7月份至今已养殖肉食鸭3茬,出笼肉食鸭6000只,纯利润达9000余元。

        刘晓红的肉食鸭养殖棚位于西刘桥乡石碑村村北,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刘晓红打算在自家的院子里养鸭,可是经过考查她发现,养一茬按2000 只计算,就需要300平方的养殖棚,在自家院子里根本放不下。因为“两园一线”的规划,三水口村的土地很紧张,刘晓红听说石碑村的奶牛养殖棚闲置着,她就让姐姐帮她承包了下来。万事开头难,刘晓红准备养殖肉食鸭的时候,自有资金只有2500元,她想,先用这些钱趟趟道再说。说干就干,刘晓红从光聚公司订购了1000只鸭苗,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

        鸭苗进棚的头七天是最累的一段时间,鸭宝宝需要24小时看护,一个多小时就要喂一遍食。两天刚过,刘晓红就熬红了眼,由于行动不方便,一次给鸭宝宝喂食的时候,她端着一盆饲料一下子摔在地上,右腿被磕的青一块紫一块。姐姐和弟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和刘晓红轮流看护起了鸭宝宝。难熬的七天终于过去了,长大些的鸭宝宝晚上十点喂上食,第二天早上五点再喂就可以了。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第一批鸭就出笼了。这次刘晓红净赚了 2000块钱。她买了五斤排骨给父母送到家里,和父母说:爸、妈,以后你们不用再为我担心了,虽然我的腿有病,可是我照样能挣钱养家。

        刘晓红创业之初,恰逢县妇联、县残联开展扶持残疾妇女发展庭院经济会议在三水口村召开,会后,乡妇联详细了解了刘晓红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了县妇联。县妇联和县残联的领导对刘晓红的情况非常重视,8月份扶持款就到了位,刘晓红领到扶持款的时候第一批鸭已经出笼了,40天的时间,她赚了2000 元钱。拿到扶持款后,刘晓红马上又订购了第二批肉食鸭。这次,她扩大了养殖规模,订购了2000只鸭苗,把养殖面积也扩大到了300平方米。两茬鸭养下来,刘晓红一共挣了5000块钱。尝到甜头的刘晓红决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搞规模化养殖。

        刘晓红把养殖棚西边的18亩地承包了下来,可是,扩大养殖规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她把姐姐和弟弟召集起来,鼓动他们集资入股,到年底根据股份进行分红。姐姐和弟弟也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姐弟三人共同投资,仅用了20余天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养殖棚,面积达4500平方米,年养殖 12万只的高标准肉食鸭养殖棚。

        配套设施齐全以后,刘晓红的新养殖场就要进鸭苗了。她有一个计划:每个养殖棚雇请两个身有残疾的姐妹来照看鸭宝宝,利用自己现有的养鸭经验和养殖基地,帮助残疾妇女就业,让姐妹们树立信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变残疾人的自卑心理。

        大家都说刘晓红变了,变得爱笑了,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大了,人也变得漂亮了。是啊,每个人都需要自信和尊重,刘晓红的笑声,底气十足的说话声都是她重拾自信心的表现。

        坚强的刘晓红又上路了,在社会各界关心爱护残疾人,大力发展助残事业的良好氛围中,她自立、自强,不仅自己发展养殖致富,还要带动和自己一样身有残疾的姐妹们共同发展经济,树立起了妇女,特别是残疾妇女的新形象。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