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刘锁:养殖致富路上的领头兵

发布时间:2009-08-04  来源:山东科技报
摘要:1988年,经过十年积累的养猪场,规模逐步壮大,新砌建圈舍1200平方米,形成了母猪存栏量120头,年向社会提供种猪500余头,商品猪2000多头的规模。
  近日,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龙泉村的瘦肉型猪研究所又迎来了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客人。养殖场主人刘锁带领客人参观他的种猪场,边走边介绍着情况,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对养猪技术娴熟地讲解,很难相信这就是完成省、地、市8项重要科研课题,培育出烟台猪合成系、“烟丰”牌商品瘦肉猪的高级畜牧专家。

  说来话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刘锁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贷款投资兴办养猪场。当时,养猪场投资1万元,盖了48间猪舍,母猪存栏量30头,年出栏量还不足400头。由于规模小,家底薄,养猪场的发展曾一度出现连年亏损。1988年,经过十年积累的养猪场,规模逐步壮大,新砌建圈舍1200平方米,形成了母猪存栏量120头,年向社会提供种猪500余头,商品猪2000多头的规模。

  创业伊始,养猪场饲养的是烟台当地黑猪,这个猪种繁殖能力较强,但生长速度慢,生产性能总体偏差,加之传统的饲养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让刘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改良养殖品种,采用科学养殖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拿锄头、从不与科研沾边的农民,要在科研上搞出点名堂,不是件容易事儿,而且承担的风险很大,但这并没有吓倒刘锁,从此,他开始潜心研究养猪科技,并在市畜牧兽医站指导下,决定重组烟台黑猪原种的育种群,每年一个世代进行选育。在历经数个春秋,经过八个世代的选育,最终选育出烟台黑猪改良新品种,完成了烟台黑猪系统选育。母猪繁殖性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1头,育肥猪日增重达650克,比改良前提高了55%,瘦肉率由原来 39.7%提高到48.7%,生产性能大大提高。
  
  刘锁于1989年又制定了新的育种目标:利用烟台黑猪和国外瘦肉型猪进行杂交,培育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此后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刘锁吃住在养猪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7年后的1996年终于培育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猪种——“烟台猪合成系”。这个新品系成年母猪繁殖能力强,窝产仔可达12头以上,育肥猪日增重可达750克,瘦肉率高达61.1%,料重比为2.8 :1,生产性能相当明显。同时,各项生产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刘锁的养殖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养殖场。2000年,他创办了瘦肉型猪研究所,坚持年年搞科研,走科技兴场之路。先后完成了营养需要、杂交利用、适期屠宰、肉皮猪筛选等7个分课题16个试验项目的科研任务,并获得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的刘锁,正带领着他的员工一路风尘、一路欢歌,向科技兴场、共同致富的道路阔步前进。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