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的一天,在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的大黄埠村里出了件大事,使全村人几乎都卷了进来。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守道:“热闹,100多人,也有来看热闹的。”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京斋:“热闹,都想争,争这块地。”
让村民们抢破头的是一块多年没有人开发的荒地。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书记 范在森:“我们全村人都来了,因为就这一点点土地了,就是因为收入好了,都想多种。”
通过投暗标的形式,村里一个叫吴述财的人,以31600元的最高价承包下了其中两亩地30年的经营权。照这个价格,他每亩地的纯利润要达到600元才够租金。这么高的成本,他打算种什么呢?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述财:“种西瓜呀。”
记者:“一年能赚多少钱?”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述财:“一年一个棚赚个四万、五万的。”
在大棚里种西瓜,一年就能赚四万元钱,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吴述财就收回了两亩地30年的租地成本。这样的收入要放在四年前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
大黄埠村从上世纪九○年代就开始发展种植用葫芦嫁接的西瓜,这种西瓜不但生长速度块,而且还能解决西瓜不能重茬种植的问题。大黄埠村用葫芦嫁接的西瓜在刚开始收益还不错,但是没过几年,就变的越来越难卖了。到了2003年,村里的西瓜就彻底卖不动了。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仁杰:“亏钱,连成本的一半都卖不了。”
吴仁杰是最早种西瓜的村民之一,一年接一年的种西瓜,慢慢地,他发现了西瓜越卖越差的根本原因。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仁杰:“因为原先是葫芦嫁接,它品质不行了,一开始坏瓜的时候也有人买,但是买了以后,吃了一次不想吃,不就不买了。”
原来,用葫芦嫁接的西瓜,虽然在种植上好管理,却有口味淡的缺点,随着西瓜品种的年年改进,大众对西瓜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黄埠村用葫芦嫁接的西瓜在口味上就逐渐被比了下去。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景军:“一开始这个嫁接的时候,西瓜跟这个葫芦嫁接,但是嫁接出来以后有一个葫芦味,这个口感不是太好,并且生产这个西瓜,容易空瓤,里边容易中空,保存的时间比较短。”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镇里专门从临近的昌乐市请来了技术员,教村民从原来的用葫芦嫁接西瓜改成了用南瓜嫁接。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洪虎:“西瓜当时那个苗还小,我们就使这个快的刀片,就这样,削成这么一个杈,这不是,就把这个平插,平插上,平插以后,这个手拿过来,这个插进去。这样需要七天,这个东西活不活七天以后就可以看了。”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仁杰:“品质肯定比葫芦强了,它口感好,糖度高,它不坏。”
有了技术员的帮助,西瓜品质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是改善了品质的西瓜,销售的情况却没有随之改变。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京华:“当时就是个人自己卖个人自己的,你找到户了你就卖,找不到户了他就卖不了,所以形成了一个卖瓜难的问题。”
2004年,正为自己的西瓜找不到销路而犯愁的村民吴京华和其他村民一商量,干脆成立个西瓜协会,自己当起了经纪人。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西瓜协会会长 吴京华:“组织起来以后它卖好卖,价格也能往上升。”
协会一成立就派出去了十多个经纪人,拉上西瓜全国各地的跑销售,吴仁忠首先拉上一车西瓜,准备到江浙一带试着卖卖看。可没想到,他刚把西瓜拉到外地市场,就感觉气氛不对了。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仁忠:“打个比方说今天给你三毛你不卖,明天就给你两毛五,两毛四,你再不卖到后天,给你两毛钱。”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经纪人都有相同的遭遇。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京华:“货到地头死,在自己面前的客户咱没有,咱们的瓜得拉出去卖。”
这时,一心想把西瓜打入外地市场的大黄埠村村民才如梦初醒。当初西瓜卖不出去,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出去找市场,可把西瓜拉出去却受了阻碍。何不就货不出门卖西瓜呢?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吴仁忠:“当时我就是带了西瓜样品去了,就是把这个品种,品种都给看了,叫他们尝瓜,把这个名片发给他们,有这个电话的方式不就联系上了,就过来了,过来跟咱们联系。”
这种货不出门跑市场的做法在持续了半年以后,终于见到了效果。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吴仁忠在大田里替别人收西瓜,这个委托吴仁忠收西瓜的人叫邵建国,是两天前通过电话预定的。
记者:“你从哪儿来的?”
江苏收购商 邵建国:“我从江苏丹阳。”
2005年,邵建国在江苏的市场上遇到了吴仁忠。经过吴仁忠的一番介绍,邵建国很快就对大黄埠村的西瓜产生了兴趣。
江苏收购商 邵建国:“他到了我们市场,他说我们的瓜可以,给了我们一张名片。”
记者:“他有没有给你尝过?”
江苏收购商 邵建国:“他来过,拿了一个西瓜过去的。”
但是邵建国却并不情愿跑这么远来收西瓜。知道2005年西瓜收获的季节,邵建国才想起了当初给他品尝西瓜的这个人,就忍不住给吴仁忠打了个电话,却一下子就坚定了他到大黄埠村来收西瓜的念头。
记者:“找他有什么好处呢?”
江苏收购商 邵建国:“他就是给我们介绍瓜,由他找瓜农,我们找他。”
外地的经纪人来大黄埠村收西瓜,都是直接和本村的经纪人联系。双方先通过电话打好招呼,根据销售量和天气情况确定收购价和数量,本村经纪人就到大田里按照要求替他们收西瓜。
记者:“你今天这些是卖到哪儿去呀?”
江苏收购商 高旗:“卖到嘉兴吧。”
记者:“多少钱?”
江苏收购商 高旗:“0.2元多钱,到嘉兴批发。”
记者:“两毛几?”
江苏收购商 高旗:“两毛六吧。”
记者:“你到嘉兴那边能赚多少?”
江苏收购商 高旗:“这个价格吗,不好谈了,到了地方批发七毛,八毛,六毛,这个不一定,天气好多卖一点,卖高一点,天气小下雨,就是价格低一点。”
拉西瓜的时候,本地经纪人已经帮他们办好了各项手续,外地经纪人可以拉上一车西瓜可以直接走,虽然需要付给本地经纪人一点的劳务费,但却省去了中间办手续的繁杂环节。
江苏收购商 高旗:“就是既省事,也省心。”
记者:“怎么个省法?”
江苏收购商 高旗:“第一不要看质量,第二什么秤上,装瓜,一切什么手续,治安什么,它给你装好,弄好,装上车,就是直接装上,直接走人就行了。”
而村民们也愿意把西瓜直接卖给经纪人,省去了自己往外拉西瓜,卖西瓜的环节,销售价格和数量上就有了保障。
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村民 邢洪道:“卖瓜不用愁,现在直接选瓜就可以了,他们提前,基本上预约的,谁有瓜吧,他们基本上有数,货什么时候配货,什么时候成熟,他们都有数,经纪人该挣钱的挣钱,你该挣钱的挣钱,少受点累。”
大黄埠村的这种销售模式也逐渐的传到了明村镇的其他村,现在,明村镇的西瓜种植面积有四万三千亩,每年都吸引着外地客商到这里来收西瓜。全镇每年生产的1.7亿公斤的西瓜都被这些客商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达到了1.8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