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干什么?这是许多当代大学生烦恼的一个问题。蓬溪县板桥乡80后小伙陈坤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当“放牛娃”。“在农村养牛,不仅有自己施展才能的一片天地,也让我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说起自己的创业之路,陈坤显得信心十足。
回乡发展 大学生创业当“牛倌 ”
“我养的都是水牛,市场价11.5元每斤,一头牛大概能卖1万元,目前存栏近500头,除去成本,今年赚150万元没得问题。”在板桥乡紫福村肉牛养殖场,养殖户陈坤高兴地说,目前他们的肉牛销路特别好,主要销往重庆、南充、成都等地,供不应求。
眼前这个略带羞涩的小伙子出生于1988年,2011年毕业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陈坤选择回到老家创业当“牛倌”。然而,他第一次跟家人提出要返乡创业,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看到陈坤心意已决,最终父母只能点头同意。
回到家乡后,陈坤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圈舍,买回了10余头肉牛,开始了他的养牛生涯。经过近4年的摸索,陈坤的养殖场逐渐发展壮大,由最初的几十头牛发展到了如今的近500头牛,养殖品种也由最初的黄牛改良为如今的肉质水牛。同时,为了将养殖场的污染降到最低,陈坤还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青草,满足养殖场的饲料需要。同时,他正在实验牛粪养殖蚯蚓,实现粪便的循环利用。
刻苦专研 “门外汉”成了牛专家
“前两年感觉特别累,特别是牛生病的时候,经常通宵工作到天亮,但现在又觉得那段生活特别充实。”回首创业路,陈坤很感慨。
2012年冬天,陈坤所饲养的母牛陆续开始产仔,因缺乏经验,新出生的近20只小牛犊出现腹泻症状。出现这种症状后,陈坤不断请教专业兽医,并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经过近1周的治疗,小牛犊终于恢复了健康。从此之后,陈坤积极钻研养殖技术。一到晚上,他便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资料。白天,他整天钻在牛舍中,总结对牛进行驱虫健胃的经验,并观察每头牛的饮食规律,给每头牛确定饲料供给量和饲料配方。
“搞养殖就是一个精细活,需要精心饲养,从饮水、喂养、牛舍卫生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起传染病,还要定期进行防疫检查。”经过几年的摸索,陈坤很快入了门,逐步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牛技术。
服务乡亲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咱们养牛有信心,也放心。”养殖户孔海军高兴地说,现今他家中养殖了20头牛,不仅不愁销路,陈坤还会主动上门传授养牛知识,牛生了病也会帮忙治疗。为了更好、更快地带领周边的农户致富,201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父母的帮助下,陈坤成立蓬溪县跳蹲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出“专合社+农户”肉牛养殖寄养模式,即专合社把养殖母牛繁殖出来的牛犊提供给有养殖意向的农户,并为其提供养殖技术,农户只需负责饲养,当农户把寄养的牛犊饲养成可以销售的商品牛后,专合社再对商品牛进行集中回收,并对外统一销售。目前,全乡已有近10户农户加入到了陈坤的养殖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