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明:你看这些花,我们都穿着棉袄了,夜间的温度都零下了,这花还开得很好,一些高寒地区的植物本身抗寒性就特别强。我都穿棉袄了,你也穿棉袄了,它也穿棉袄了,它还没有穿棉袄。
为什么不把这些耐寒耐旱的野草野花用于绿化呢?可在当时,王召明的想法被认为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作为一个企业是不是有这样的技术力量,和这样的成本去做这样不落好的事情,因为你可以直接从其它地方,从国外引进种子来做。
内蒙古农业大学退休教师梁占明:正规的院校,研究机构,多少人都在从事这个工作,一直都没有做出多大的成果来。
可王召明铁了心要试一试,自己看好的事情,谁说也没用。没想到,正是用草原上这些没人看得上的野草,王召明上演了一把“点草成金”的好戏。
2003年,在大家的质疑声中,王召明开始从野外引种抗寒抗旱的植物,然后进行选育。
这是草原上一种很常见的植物沙冬青,沙冬青的根系非常发达,可在年降雨量100毫米左右的地方存活,是一种超级抗旱抗寒的植物。可这种看似很好活的植物,还是把王召明难住了。
王召明:兴冲冲的取回来沙冬青了,一栽也很容易就活了,长得还很好。但是长起来以后,长这么高以后,10厘米的时候,再去移,却移不了了。
沙冬青很好培育,可是,当王召明想把培育出来的沙冬青移栽到绿化地里的时候,原本耐旱耐寒的沙冬青总是莫名其妙地死掉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王召明开始反思移植沙冬青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找出了沙冬青死亡的真相。
现场:你现在看到是它的茎,它下面的细根,这是真正的根了,你现在看到粗的是它的茎,底下是细根。下面还有多少?下面应该还有一米多,这种直的,剩下好多都是毛根了,能把它拔出来吗?一拔就全拽断了,已经多长了,多长,还很深。到这,现在有多少厘米了,现在有七八十厘米了,下面还剩多少厘米,下面还很深,应该还有八九十厘米。拔断了。
沙冬青一旦种下以后,再移植就很难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主根铲断。
找到问题以后,王召明就把沙冬青种在这样的营养杯,营养杯的正下方没有孔,这样沙冬青的根就不会往底部扎。
现场王召明:孔给它打在侧面,两个孔都是侧面的,看,避免根往下走,假如这根直直地扎在地里头,就移不出来了,一移就把它铲断了。侧面有孔的时候,根就从侧面走,就成盘旋状的了。
成功选育一种野生植物,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既耗时间又耗金钱,王召明一边做绿化,一边选育野生植物,到2005年,王召明已经成功选育了十几种野花野草。他开始开着面包车,到处推广。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听过野花野草可以用来绿化。就在王召明四处受阻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这位叫郝艳涛,他当时正为自己的生态园发愁,他的生态园属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这是绿化之前的状况,这里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但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好多植物到了这里很难成活。
某生态园总经理郝艳涛:这个一到秋天,叶子一黄把这个地皮又露出来了,到第二年春天成活率又下来了,看不出效果来。固土的效果看不出来,景观效果看不出来。
在了解了生态园的情况以后,王召明提出使用野花野草进行绿化,没想到,和大多数人的态度一样,郝艳涛也表示了怀疑。
某生态园总经理郝艳涛:我没有看到过,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先例,我看到外地有,咱们本地没有。
记者:所以你就质疑?
某生态园总经理郝艳涛:对。
王召明:我说我给你花钱把这个栽上,他说那能活,能漂亮吗?我说说不好,要是活不了,或者长得不漂亮,我都不给你收钱。长好、长活,你再给我钱。
王召明和郝艳涛打了一个赌,两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如果第二年长不好,王召明将分文不取。
为了这单生意,王召明承受了10几万元的资金压力。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他把家里唯一的住房卖掉了,一家人租房子住。哪怕遭遇冷嘲热讽,也毫不在乎。
王召明:别人的不理解,不要影响了你,起码影响了你的心情,影响了你走这条路的决心。一旦下了决心,就不要再听这些话了。
第二年,王召明那些无人看好的野花野草终于为他争了一口气,一直到现在,整个生态园的植物活得很好,不仅美观,而且耐旱耐寒。
从那以后,王召明利用野花野草进行绿化的方法逐渐被大家认可。直到2008年,王召明发现了野生植物一个更大的财富秘密。不到五年就为他挣得了近十亿元的身家。
而帮他打开这扇财富大门的子弹,就藏在这座半地下的房子里。
王召明:这其实都已经到了地下了,完全到了地下了,咱现在在地下,下到地下了,而且这里头,这个门是很重的,有防盗,保温的一个综合作用,一号库,这门很结实,很结实的,比一般的门板要厚两倍以上。
在这个地下库里,到底保存着什么东西,以至于王召明把它当成了金库。
王召明:相当于我的金条,这里相当于我的金库啊。
原来,从2008年开始,随着内蒙古治理退化草原的力度越来越大,王召明意识到生态修复将是一块大蛋糕。而恢复草原的生态,只有十几种野生草种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王召明聘请了专家。并经常带领团队到内蒙古各地收集更多的野生植物。到不同地方收集种子,很有有讲究。
王召明:你企业一个种一个种收集,然后再做它的繁育体系,必须找到它的原种,为什么它抗旱,它就长在降雨量,像这个降雨量300多毫米的地方,所以再把它种到降雨量三百多毫米的地方,它就一定适应,你要从降雨量600多毫米的地方,买别人的种子回来种,它就不是这样的。
不同地方采集到的种子,记录好它生长的海拔高度和降雨量,经过基地扩繁以后,就可以大规模的把他们种到类似生长条件的地方,以达到最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王召明成功选育了160多种野生植物,包括野花野草野树,全保存在这个半地下的种质资源库里。
有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王召明开始接一些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面积大多在万亩以上,洒下草籽以后,如果用人工浇水就太费劲了,在这个万亩草原,王召明有十来个这样的浇水机器。
员工王瑞峰:这个机器是410米,全长410米,每段是六十米左右,它能够浇823亩地,我们这个地是823亩地,823亩,需要多长时间,18个小时,一圈,这算快吗?这个应该是最快的。
像这样的万亩草原,王召明一般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初步恢复生态。王召明成为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的领头羊。他的公司2012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王召明本人拥有的股份价格接近十亿元。
但是,野生植物给王召明带来的财富只是个开始。
王凤龙是内蒙古通辽市一家养牛企业的老总,年出栏肉牛10万头。2013年,在一次聚会中,王凤龙向王召明说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王召明从中嗅出了另一个财富爆发点。
朋友王凤龙:当时我就去求他,我说你能不能帮我种些草,把原来这些草场改造成优质的牧场。像紫花苜蓿,像我那片地种的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牧草,这个技术,如果我要再准备我要再筹建人马,会很麻烦,我是求他帮忙来做这个事情。后来他讲,我与其这样,咱们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
王凤龙的话给了王召明一个灵感,他们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先后拉进了51家企业。联盟怎么运作呢?以通辽市的这块万亩草场为例,产业联盟拿下工程以后,由王召明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好以后,再给产业联盟内部的企业使用,比如,可以同时养牛和光伏发电,各不干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王召明:你看这个,上边是光伏,底下是种草或者养羊的,所以叫草原生态产业联盟,把资源立体利用,而且每家企业都能降低运营成本,起码土地成本是降低了。
朋友王凤龙:一万亩地,比如说一万块钱的承包费用,一家做也要付这一万块钱,我三家做,以后再有其他的蜂蜜厂家进来,家越多,我们分摊的成本越少。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王召明提高了利润率。截止到2014年11月,王召明的企业市值超过70亿元。
从放羊娃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他的经历,就是一株小草变大树的故事!
王召明:我觉得我更像一棵草,从我的出身,经历,现在从事的职业,特别是我的性格我的内心里面,更像一棵小草,我更喜欢草的性格,看着好像不起眼,但是内部是很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