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些没有考上学的青年回乡后有的开商店,有的跑出租,还有的外出务工、学技术。而库伦旗扣河子镇平房村的于景彪偏偏迷上了养猪这个行当,一养就是4年,而且还真养出了名堂。
2005年,初中毕业后的于景彪在家闲着没事,看电视成了他的主要“工作”。没过多久,“黑土地”这个栏目深深地吸引了他,尤其是连续播出的生猪养殖技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节目里的养猪方式和当地的养猪方式差别很大。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景彪按照电视节目里介绍的联系方式,来到辽宁等地的生猪养殖场实地察看,了解养殖情况。回来后,又在镇内转了几天,走访了十几家生猪养殖大户,详细了解猪舍建设、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等信息。回到家中,经过认真的梳理和总结,于景彪整理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生猪养殖方法。
在父母的支持下,2006年春季,于景彪筹集资金10万多元,建设了20多间猪舍,购置了饲料及养殖设备以及120多口仔猪。对这第一批生猪,于景彪投入了全部心血。6个月后,生猪以98%的高成活率一次性出栏,于景彪获纯利润5万多元。淘到第一桶金的于景彪喜出望外,紧接着购进了第二批仔猪。时值初冬季节,天气刚刚转冷,勤快的于景彪便将猪舍的大棚膜早早地罩上了,猪舍里的温度很快得到回升。可谁知没过几天,20多公斤重的小猪纷纷出现了打蔫的症状,打针喂药后也不见好转,等县城的兽医赶到时,已经死了80多口。事后,经过对死猪进行化验得出结论,原来由于猪舍罩膜偏早,通风次数不够,使猪患上了急性高热症。损失了6万多元的于景彪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并重新购买仔猪进行喂养。几年时间里,于景彪累计销售生猪1000多口,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于景彪靠养殖生猪走上了致富之路,周围群众纷纷前来取经,于景彪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总结的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特别是在饲料配方、疫病防治和品种改良等关键环节,让其他养殖户少走了很多弯路。目前,于景彪在饲料订购和生猪销售方面都建立了稳定的客户渠道,在他的引导下,其他养殖户与他一同订购饲料和销售生猪,切实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养殖收入。20岁的于景彪也因此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和尊重,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展示着自己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