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记者跟随着赵君到王家岛附近海域收购牡蛎,这里人工养殖牡蛎采用吊养的方式,把牡蛎养殖在笼子里,垂挂在这些浮筏下面。捕捞时提上来一笼牡蛎大约有上百斤。赵君不收购带壳的牡蛎,只收购渔民剥好的牡蛎肉。
赵君:这个现在能出几个肉?
渔民孙波:煮熟了六七个。
记者:六七个什么意思。
赵君:就是出肉率,一百斤能出六到七斤(牡蛎肉)。
记者:在一年中算是多的还是少的?
赵君:算少。
每次下海,赵君最关心的就是牡蛎在去壳之后,到底能出多少的牡蛎肉。尽管冬季牡蛎的出肉率低,但是质量要比春季好。渔民撬开牡蛎,让赵君现场验货。
赵君:这个真肥。
渔民孙波:可以生吃。
赵君:你吃吧。
记者:是不是有点太生猛了。
赵君:你吃看看,可鲜了。
记者:咸,好咸。不过好新鲜。这里面还有那个……
赵君:黄。你也吃一个吧。
记者:我不敢。
渔民告诉记者,曾经这儿的牡蛎卖不上价钱,养殖三四年都没有人要。可是现在牡蛎肉卖到了20元一公斤不愁销,这都是因为赵君的到来。
渔民孙波:我们的财神爷,因为赵总有在这儿做后盾,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渔民赵和平:不限量,有多少蛎肉她都能拿走,所以说老百姓现在都意识到,扇贝都不怎么养了,就养牡蛎了,因为这个利润可观。
赵君,是东北一家贝类罐头加工企业的掌门人。她的企业近两年来销售额猛增70%,在海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赵君能有如此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
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郭新:是一个后来者,现在来说是一个领先者。产量、产值、品种都在同行当中属于佼佼者。
朋友王春:上百个女企业家为什么大家都能围着她转,以她为核心,别人做不到的她能做到。
贝类罐头加工行业看似简单,实际门槛很高。赵君入行7年,就成长为行业翘楚,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被当地人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但曾经接手这个行业时,赵君曾一度陷入绝境,患上了严重的自闭。
赵君:谁要打电话给我,我都很烦很烦,甚至有时候看完电话之后,就把电话关了。
那么,赵君如何抓住机会,迅速崛起呢?经历大起大落的赵君,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1992年赵君下岗了,她不服输,自个创业,建游艺场,开餐馆,五年时间积累了300多万元。而真正让赵君成名的是眼前这片正在收割水稻田。她改造了3000盐碱地,并利用盐碱地种植出的大米口感好的优势,第一个在庄河市注册了大米品牌,把卖价提升了5倍。还大胆承诺,买了她的大米之后,如果不满意就退货。这两招让赵君在1997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随后连年翻番。
一个下岗女工,改造盐碱地,成为全国的种粮大户,赵君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一连串的荣誉,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全国的各种媒体都纷纷来报道,据我统计,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年报道她这个企业不下百余次,报道的密度非常大。
此时的赵君意气风发,2000年她这个创业典型,又做了一件轰动全市的事,她带动100个农户,把南方的桑蚕项目引入北方,种植桑树上千亩,还建起了缫丝加工厂。可是,2005年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赵君的桑蚕项目越做越赔。之后,赵君就在庄河市销声匿迹了,朋友们都找不到她,传言一时四起。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甚至有的人提出来说赵君自杀了,怎么的。
朋友张桂霞:我们以为她生病了,是不是能想不开,能不能不行了,大家都担心。
其实,赵君哪也没有去,就是躲在了家里。砍掉千亩桑树,关闭缫丝厂,赵君赔光了500多万元的家底,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部白费,赵君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彻底被击垮了,陷入了严重的自闭中。
赵君:无脸面再去见其它人的时候,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自闭。基本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家人以外,其它的电话我全不接。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时的赵君已经快50岁了,要想重头再来,已无可能。
朋友张桂霞:全部家当都投入进来了,再起就太难了。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别说一个女人,就是一个男人,也是肯定起不来的。
赵君的家人很担心,不断的宽慰她,想办法帮她找回自信,希望她尽快走出自闭困境。
赵君:我也对着我家的镜子,我也试过,她让我大声的喊,赵君是最棒的,赵君是最好的。
员工隋宝君:废了罐,费了人工,这些成本那么高,你做出来之后,你能走出去吗,走不出去,你这些东西还留在家里,白花钱了。
按以往的思维,大家认为饵料做成产品不会有人要,但赵君却要打破常规,她试着从废料中挑拣出质量和外观较好的牡蛎,进行加工,开发出了低端产品,以较低的市场价格销售。
赵君:实际上口感和正规原料口感一样的,那么像我们这个产品,样子不太好看一点,但是质量不变,但是我们可以建议客户走低端市场,比如一元店。
可是,在国外牡蛎罐头已经形成了多年的消费习惯和固定的消费渠道。赵君的这个创新,客户并不买账。但赵君并没有丧失信心。
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郭新:我当时是不屑一顾,对我们来说完全不能接受。因为我们只做高档产品,低档品当时没有这个销路。
赵君:其实机遇就在我们面前,但是需要我们去抓住这个机遇,勇敢的去面对。
赵君亲自带着样品,飞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直接与客户的销售人员沟通。不同于高端产品主打超市,赵君把低价位的产品定位于一元小店,或是用作比萨饼上的馅儿料等。准确的定位让市场销售超乎大家想象。
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郭新:她创造这个产品以后,等于引导了市场,引导了消费。08年以后的经济危机,国外市场普通消费者更愿意去买那种,NOTBESTBUTCHEAPEST,不是最好,但是最便宜。
赵君还把口味调整得盐度更低,更加符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两年的时间,赵君把肥料的价值提升了10倍,在罐头厂里名声大震。2011年,赵君又接下了一个价值2000多万元的订单,按理说是件大喜事,可是员工们却都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愿意干。这是怎么回事呢?
2011年4月,赵君接到了一个美国客户的电话,开口就要下订单2000万。但是,客户要的不是附加值高的烟熏牡蛎罐头,而是水煮牡蛎罐头。水煮牡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又麻烦又不赚钱的生意。水煮牡蛎加工时难度大,稍微不慎原料就成了废料,加上客户出的价格又低,国内厂家都不愿意做。
员工姜水清:干水煮牡蛎跟不上干烟熏牡蛎,不挣钱还累。
员工陈树森:有一点点的颜色不对,颗粒不对,破碎不对,就不能做。
员工隋宝君:外面的企业,罐头厂人家都不干。不管有没有客户要,有客户要,你这个产品不赚钱,拿厂里这个钱不是瞎转转。
一般订单从下单到发货要五个月,而这个订单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时间急迫。而且,当时2000万的订单相当于赵君工厂年生产量的三分之二,突然增加这么大的订货量,光是组织货源难度就很大,大家劝赵君不要接手,但赵君不但接下这个订单,还要求员工必须做好。
赵君:虽然不挣钱,但是从我们这块要端正态度,一定要做好,而且你们不要带着情绪做。
水煮牡蛎原料要求高,季节性强,赵君必须抓紧时间收购原料,原先的养殖基地不够用,她又赶快拓展了王家岛等地区收购牡蛎肉。但是,很快,员工就向赵君反映,这些牡蛎蒸煮的半生不熟,根本无法做成罐头。
赵君:这两个牡蛎不一样,这个就是说用高温煮熟的蛎子,达到我们的标准要求,你像这种蛎子,属于彪蛎子,半生不熟的。拿这个蛎子回去之后,放到接近一百多度的高温里,重新煮也不会好。他们一来之后,往那一摔,和饼子一样的,弄不起来了,破碎了。这种产品根本就不能进入我们生产流程当中,这种原料全部都要甩出来。像这种原料怎么摔都没有问题。怎么轱辘都没有问题。
赵和平:熟的那个肚一捏很硬,不熟就软乎乎的。一碰就碎,手指头一点就破了。
赵君收购的是高温蒸煮后,完全熟透的牡蛎肉,所以牡蛎的蒸煮,剥壳等环节都是在岛上由渔民完成的。原料不合格,生产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客户急着要货,而原料却出现这样的问题,赵君很紧张也很着急。她仔细查看了渔民的操作,终于发现了问题出在了蒸煮牡蛎的锅上。
赵君:这个小锅现在垛得还是小垛,他们把这个垛成之后,很高,那么像下面这块温度达到的,煮得就比较好,这一半往上以后温度上不来,造成了这种半生不熟的牡蛎。
以前我们煮得还多,二千五六百斤。
记者:这一个锅太小了,你盛得下吗?
渔民孙波:摞这么高。
赵君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蒸煮方式,她主动联系锅炉厂家,作为担保让渔民贷款,更换蒸汽式的大锅,彻底解决原料蒸煮半生不熟的问题,终于有惊无险的完成了订单。但是,既然明知道这么困难,又不赚钱的订单,赵君为什么要接呢?
原来在2011年,韩国牡蛎被美国禁止入境,美国客户找赵君求援生产水煮牡蛎。因为没有中国厂商愿意接手,如果赵君也不答应生产的话,客户将会面临断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赵君决定出手拉客户一把。
赵君:这么大的生产量能达到客户满意,对我们工厂,在客户心目当中也是一种宣传,也是一个形象问题,质量问题都能保障的话,客户会认可我们工厂的。
赵君把这批货保质保量的发给客户,客户很满意,也感动于赵君在关键时候给予的帮助。第二年,这个客户牡蛎罐头等产品的订单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00多万元。
赵君: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客户急需或者求援的时候,我们能及时挺身而出,帮他们解决困难,我们暂时虽然吃亏了,但是后续,客户给我们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收获。
如今,赵君开发出风味、辣味等多种新口味的牡蛎罐头,以及鱼类罐头等,很受国际市场的欢迎。2013年截至10月份销售额已超过8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