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大连庄河市: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2-12-10  来源:中国妇女网
摘要:在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前发村的吴屯,一提起王玉玲,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屯里的人都赞不绝口,夸她是大家的致富带头人,居家过日子的“当家人”!

  在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前发村的吴屯,一提起王玉玲,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屯里的人都赞不绝口,夸她是大家的致富带头人,居家过日子的“当家人”!

  众所周知,前发村是个草莓种植大村,吴屯更是草莓种植的大型基地。可有谁知道前发村吴屯也是在王玉玲的带动下,才逐渐走上草莓种植的致富之路。王玉玲于2005年当选为吴屯的村民组长,上任之初面临的是吴屯落后的面貌,她当时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前发村地广,人口也达到五千多人,可是前发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像别的村庄有其他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在前发村放眼望去仅是一片广袤的土地。面对这些不利的条件,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会暗自退缩,可是王玉玲偏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她要迎难而上,化劣势为优势。那时在乡亲们眼中,她没事就蹲在田间地头,手里捧着土,在那琢磨上了,乡亲们看到这种场景也纳闷,她究竟在想啥呢?那时吴屯也和别的村屯一样,种着普通庄稼,到上市时也卖不上几个钱,仅够维持温饱而已。而且前发村的土壤比较特殊,到底该种植什么作物,这也是困扰一辈人的问题。面临着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大家都想积极致富,奔小康。王玉玲在田间地头琢磨也有段日子了,没事她还骑着摩托车往农业站跑,乡亲们都困惑了,她到底想干啥呢?没过多久,乡亲们在王玉玲的实际行动中找到了答案。她要盖大棚,而且要盖两个草莓大棚。盖大棚在那时也并不算稀奇事,但她竟然要种植草莓。有的乡亲大为不解,找到她问:“你不种庄稼,咋要种草莓呢,能当饭吃啊?”而这时王玉玲则会笑眯眯地回答:“我都打听好了,俺村这地适合种植草莓,俺先搞两个大棚,等看见效果了,再带动你们一起干草莓大棚……”

  在王玉玲的创业之初,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么容易,她碰到过很多困难,第一,如何筹集建棚款;第二,如何调整建棚地;第三,不懂草莓栽植技术;第四,草莓销路问题,既然要推广,没有大客户是不行的。面对这些问题,她认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大旗下,在镇领导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思想下,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自己。只要自己能干成了,干好了,把这个头带好了,让大家看到好处和优势,那时候再推广,让大家都富起来就肯定不成问题了。她就组织屯里几个要一起建棚的人,走亲戚串朋友一家一家地去借钱,不够,就去找村委、找政府,在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向银行贷来了建棚所需的款项。经过无数次没日没夜地奔走和走访,“调地”这块硬骨头也硬是让她给啃下来了。于是就开始推土、整地、购买建筑材料、组织人力实施,草莓大棚也建起来了。可是怎么管理草莓啊,又是王玉玲,一会跑书店查资料,一会去镇里联系技术人员,一会又去其他大棚现场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就这样,她掌握了从草莓定植、灌水、病虫害防治全套管理模式,苦尽甘来,终于到了草莓的收获季节。乡亲们都过来跑到她家大棚看,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草莓地,里面点缀着一颗颗红彤彤的大草莓,乡亲们都不禁佩服起来,这大棚建得太好了,可是这些草莓能比种庄稼多带来多少收益呢?大家谁也说不清。王玉玲在草莓即将上市时也犯了愁,两个草莓大棚都需要采摘,自己一个人又忙不过来,还有就是草莓有了,该怎么打开市场销路呢?王玉玲心里想着妇女姐妹,自己忙不过来,不如就让附近的妇女姐妹过来帮忙,她们撇家舍业地出门打工,还不如自己为她们创造就业机会,于是王玉玲就雇了十几个农村姐妹到她的大棚里忙着采摘,自己又与草莓收购商进行联系,那段日子,她是成天的打电话联系客户,本地的,外地的,销路打开了,自己悉心种植的草莓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两个大棚的草莓供不应求,王玉玲看到这个场景,欣然地笑了,自己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等这一季草莓卖完了,一算账,不但把建棚的本钱赚回来了,还剩了几千元钱。

  乡亲们也听说了种植草莓能挣钱,而且比种庄稼要合算得多,大家都想起了王玉玲当初的承诺,大家想这下可好了,可有了领路人了,可是这时大家又心理犯难了,王玉玲当初尝试种草莓那么难,我们也没帮上忙,现在人家挣钱了,凭什么带我们种草莓啊?正当乡亲们犯难的时候,王玉玲主动找到了他们,热情地说道:“这一年,我看种草莓很有市场前景,而且通过这一年,种草莓的技术我也掌握了,我带领你们一起干草莓大棚,你们愿意吗?”乡亲们没想到王玉玲竟会主动找到他们,都对她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2006年,王玉玲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年她就带领吴屯的父老乡亲们建起了16个草莓大棚。望着在自己屯里建起的16个草莓大棚,王玉玲比看到自家的大棚还要高兴。建棚之初,大家谁也不懂,都来向王玉玲请教,她就亲自到人家大棚手把手地教,把自己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与乡亲们分享,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她就亲自跑到农业专家那里请教,很多时候忙的连自家大棚都顾不上管理,家里人起初也有些不理解,埋怨她这么折腾到底是为了啥,自己家日子刚有点起色,现在她又顾不上了,成了大家的领路人?王玉玲这时也会耐心地跟家里人解释:“我当初种大棚就是想看看草莓大棚的实际效果,好带领村民致富,你们要理解我,没有大家的富裕,哪会有我们‘小家’的富裕呢?”在王玉玲实际行动的感召下,家人也理解了她,并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在草莓的种植、生长期间,谁家大棚有问题都来找她请教,她一听说谁家大棚有问题,肯定第一时间出现。在草莓还没上市的时候,王玉玲就比别人先想到了一个环节,现在屯里又新增了16个草莓大棚,那么更缺采摘的人手,所以王玉玲把周围屯的妇女也调动起来,让她们来这些大棚进行采摘工作,增加收入。新增了16个棚,那么草莓销路也是个问题,她又忙着与收购商联系,草莓多了,但也不能让收购商压低价格,要保证乡亲们的利益,王玉玲确实做到了。当乡亲们望着大片的红红的草莓,自己辛苦一年也值了,自己的辛苦确实换来了回报,收入提高了很多,农民们笑逐颜开。2007年至今,又不断有乡亲们找到她要建草莓大棚,她把自己的草莓种植经验一一传授,而且自己还亲自为建大棚忙前忙后。在她的带领下,吴屯现有草莓大棚70多个,今年还准备再建6个草莓大棚。

  目前,在这个只有40来户人家的屯子里,每户几乎平均两个棚,原先出去打工的不走了,原先爱打麻将扑克牌的也都把心放在了大棚上,大家聚在一起也不议论家长里短了,都在研究草莓大棚的问题,都在交流草莓增产增收的诀窍!感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小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大家高兴的说:“多亏俺们这个当家人啊,要是没有王玉玲,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啊!”要说当地老百姓有多信任他们的当家人,您看这件事就明白了,每次客户来收草莓的时候,都会把屯子里所有的款子交给王玉玲去发放给大家,首先,大伙都信任她,第二,也节省了交易时间。我们看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在最基层的工作中,老百姓能有王玉玲这样尽心尽责的当家人,一定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的!王玉玲不愧为吴屯人的当家人!不愧为妇联基层工作者中的先进代表!王玉玲用她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作为吴屯村民组长,能够多年来无私地带领村民致富,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