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辽宁朝阳建设百万亩大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2)

发布时间:2012-03-12  来源:东北新闻网
摘要:为了让大棚建设与粮食种植不争嘴、不犯冲,各地把眼光瞄向了荒山坡地,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耕地占用,而向四荒要地,要大棚。 隆冬时节,在龙城区边杖子乡朱杖子村的一处山顶俯视而望,只见依山梯度而建的无数白色大棚

  为了让大棚建设与粮食种植“不争嘴”、“不犯冲”,各地把眼光瞄向了荒山坡地,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耕地占用,而向“四荒”要地,要大棚。

  隆冬时节,在龙城区边杖子乡朱杖子村的一处山顶俯视而望,只见依山梯度而建的无数白色大棚犹如银色的海洋,在日光照耀下泛出潋滟的光芒。全市共投入“四荒”土地平整资金1.8亿元,开发“四荒”18.86万亩,建棚6万栋,不但解决了粮食生产与设施农业发展争地矛盾,而且实现了6万多农户稳定增收。

  2010年6月以来,朝阳共新增设施农业106.77万亩,目前全市大棚面积已经超过185万亩,农民户均超过1个棚,设施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

  搞好服务 让贫瘠地一年四季皆为秋

  往常那些看老天脸色“顺着垄沟找豆包”的农民,扣上大棚后一下子从贫瘠的土地上种出了“金元宝”,捧来了“金疙瘩”。

  “去年,咱一块建了3个高标准大棚。主栽西葫芦,不到一年,收了两茬棚菜,纯收入8万多块。原来种苞米,每亩收入最多1000元。”建平县三家乡四家子村农民王福玉感慨地说,“这可多亏了政府扶持,不但帮建,农技人员还手把手地教种植和管理技术,就连销路都给咱铺平了。”

  建设温室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实现增收,共同致富。一句话,提高大棚经济效益更是一个须臾不能懈怠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一下子建设了如此多设施农业的大背景下。

  为此,朝阳市未雨绸缪,在建设的同时就把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地在做好种苗中心建设、市场建设、农民培训、农业协会、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机械操作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并着力做好市场开发与销售等等。

  继成立朝阳设施农业服务中心后,市设施农业协会又宣告成立。目的只有一个,为100万亩大棚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在此期间,朝阳进一步强化农技配套服务体系,推行“一乡一站,三权在县”模式,并与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合作,辽宁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朝阳工作站也已落成。近一年来,全市新建育苗中心27处;开工建设大型批发市场9处;建设区域性培训中心7个,培训农民302万人次;建立完善专业化合作社176个。

  新年刚过,朝阳县农业中心副主任臧玉森便带着农技人员,进入到南双庙乡南双庙村的设施小区,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管理食用菌、西兰花等棚菜生产。“以往没从事过大棚生产的农民亟需掌握种植管理等各种知识。”老臧说,“自去年以来,我们所有的技术人员差不多天天都在农村的设施农业小区里度过,图的就是让棚农有个好收成。现在看,每栋棚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

  实施链条式发展,全面深入做实做细做透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相关环节,大棚蔬菜凸显出了“周年生产,四季不闲”,昔日贫瘠的黄土地实现了一年四季皆为秋。“冬销北,夏走南,全市95%以上的农产品都销往外地。”朝阳市设施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瑞坤介绍说,“冬天设施大棚里的蔬菜销往东北地区,夏天蔬菜销往南方各省区,巧打时间差,农民销路无忧。”

  好年好景好风光。到2015年,朝阳设施农业面积将超过200万亩,大棚蔬菜总产量达到660万吨,年实现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在5400元左右。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