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拼命书记”为民趟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1-03-23  来源:沈阳日报
摘要:指导村民种植棚菜 年复一年又一春。3月22日上午,新民市周坨子乡韩坨子村,周坨子乡党委书记徐占海站在山坡上俯瞰这个曾经贫瘠的村庄。大风裹着寒气,白杨树哗哗地响着,一片片种植小区阡陌纵横,一栋栋塑料暖棚泛着耀眼的白光。棚里的蔬菜不仅卖到城里的大超市,还卖

 

指导村民种植棚菜

  年复一年又一春。3月22日上午,新民市周坨子乡韩坨子村,周坨子乡党委书记徐占海站在山坡上俯瞰这个曾经贫瘠的村庄。大风裹着寒气,白杨树哗哗地响着,一片片种植小区阡陌纵横,一栋栋塑料暖棚泛着耀眼的白光。“棚里的蔬菜不仅卖到城里的大超市,还卖到省外、国外……你看!这里是灌溉区,对面是棚菜小区、养殖小区,将来村民们都搬到统一规划的小区里,生活比现在肯定要好得多。”阳光下,徐占海一脸笑容,似乎看见了未来的幸福。

  由乡村教师到村支部书记,再到乡党委书记,十几年来,徐占海用自己的技能、胆识、学识带领农民开展大棚生产,并形成了喜人的规模,使当地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摘掉了贫困帽子。

  致富能人

  大棚扣出“金娃娃”

  “再穷也不能少志气,就是脱皮掉肉也要把中腰堡村的大棚生产坚持干下去!”徐占海

  “别人当乡干部怕堵门,我是来迎门。”每天早晨上班,新民市周坨子乡党委书记徐占海不去乡里办公室,而是直接去农民的大棚里办公,他先在各村的种植小区内巡查几圈。

  “你家育苗了吗?新品种试种后,有啥问题吗?”徐占海每天嘴里念叨的是“品种”“项目”“资金”,还有老百姓托付的烦心事。遇到农民解决不了的问题,徐占海就把核心难点记在每日工作记录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从没有想过当农民还当成了乡官儿。”徐占海憨憨地说,“我就是想带着大伙富起来,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徐占海是从泥土里走出的致富“能人”。

  1998年,在新民市法哈牛镇初中任教的徐占海辞去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姚堡乡中腰堡村当上了村支书。姚堡乡位于新民市的柳绕(柳河、绕阳河)地区,是新民市比较贫穷的地区之一。这里春季风沙多,夏季雨水少,土地沙化贫瘠。中腰堡村当时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和小杂粮,一亩地的收益不足200元,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330户人家的村子欠着近百万元的外债。村民平日吃的都是玉米面大饼子,吃肉、吃细粮都很不容易……

  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村当家人的身上。

  上任伊始,徐占海脑子里全是问号:咋干?干啥?失败了咋办?村民们不信任我咋办?但有一点,徐占海是铁了心的,那就是:治穷就得干,而且要像干自己家的事一样去干。

  徐占海带领村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到周边富裕乡镇认真考察学习后,决定带领乡亲们扣大棚,发展棚菜,种植西瓜。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徐占海在村干部会上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为群众趟路子、做样子、壮胆子。

  徐占海用自己的全部家当为村民们抵押贷款,又动员村干部和家属为村民的信贷资金作担保,要求村干部与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结成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党群、干群帮扶体系。“党员干部帮群众贷款,赔了,群众只赔力气,干部赔钱;赚了,群众收获效益,干部收获民心。”

  村民们说:“徐书记,你的胆子真是像倭瓜一样大!”徐占海的一番承诺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起跑线”。棚菜生产的贷款到位了,扣大棚的地块定准了,原材料进来了,徐占海带领村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80多个大棚隆起在中腰堡村的田野上。

  大棚是建起来了,可大棚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的欠缺还是个大难题。在党员干部面前,徐占海咬牙发誓:“再穷也不能少志气,就是脱皮掉肉也要把中腰堡村的大棚生产坚持干下去!”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退缩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徐占海带领党员干部先行一步,学技术、攻难关,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保姆式”的服务:给每家每户建立家庭档案,分批组织全体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统一引进种子,统一育苗,统一施肥,统一管理,手把手地讲解棚菜种植要点,经常邀请专家和有成功经验的技术能手讲课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棚菜即将成熟时,徐占海又带领党员干部四处奔波着去找销路。

  1999年冬天,经历了半年多的忙碌与期待,看着一棚一棚的瓜果蔬菜变成一叠一叠现金时,村民们笑了,党员干部笑了,徐占海也笑了,笑得很幸福。

  拼命书记

  拖着病体斗风雪

  “看着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比发了大财中了大奖都兴奋。”

  徐占海

  在田间地头里,徐占海有“拼命书记”的称号。

  那是大棚生产第一年春天,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八九级的大风,黄沙四起,大棚随时都有可能被大揭盖。徐占海召集村干部及时赶到棚区,监护大棚。村民姜玉山家的大棚塑料猛地被吹起,正在全力护棚的徐占海被带起一米多高,重重地摔出三米多远。徐占海趴在地上不能起来,大家害怕了,纷纷围拢过来看他。

  徐占海急了:“别管我,我没事儿,赶紧保护大棚!”他忍着疼痛艰难地爬起来,硬撑着继续与风沙搏斗。天快亮时,风渐渐小了,棚区安全了,徐占海和村干部们才灰头土脸地回到村部。“徐书记,你不要命了,你看你的衣服、裤子都破碎成啥样了?”村干部看到徐占海遍体鳞伤都哭了!

  2007年3月5日,罕见的暴雪铺天盖地。北风吹出尖利的哨音,积雪有一尺多厚。当天夜里,有病在身的徐占海坚持要出去查看大棚。女儿拿出相机,含着泪说:“爸,我给你照张相吧,让你自己看看你都啥样啦!”

  徐占海摆摆手艰难地走出家门。走到东大岗子,一不小心掉进了积雪掩盖的深沟。徐占海两手抓住了沟沿,“再往下掉可就惨啦,憋不死也冻死了。”他一点一点从沟里面挪出来,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棚区帮村民除雪。从早到晚,饭也没顾得上吃,一直忙到天黑。回到家里,徐占海躺在炕上继续打点滴,浑身像散架子一样。第二天,他又出现在忙碌的人群里。由于除雪及时,那场大雪给中腰堡村的棚区造成的损失在全市是最小的。

  可以说,中腰堡村的大棚是迎着狂风暴雪发展壮大的。经过多年的打拼,全村大棚由开始的80个发展到现在的2800个,每个冷棚年均效益均在1万元左右。昔日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土平房变成了砖瓦房,农用车辆、农业生产机械、现代化家用电器,以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物件现在普及了。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