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山县胡家镇红峰村,只要人们一提起王学平依靠科学技术养貉奔富路的事,都称他是一位多大困难都压不倒、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同时,村民们还希望他今后探索出新的生物链养殖模式。
今年44岁的王学平,全家3口人,因是外迁户,没有承包土地。早在1998年,因为盘锦地区严重干旱缺水,红峰村又地处全市供水末端,种植水稻没有保障,再加之粮食价格较低,所以很多人都纷纷弃耕外出打工挣钱。当时,王学平也想外出打工,可是妻子患有严重的肺心病,生活需要人照顾,孩子正念小学也离不开人。当时,他不仅没有经济收入,而且为了给妻子治病和供孩子上学,还负债1万多元。不想办法挣钱怎么行呢?他思来想去,决定走发展养猪致富道路。可屋漏偏逢连阴雨,王学平养猪正赶上价格下跌,整整养了3年猪也没挣到钱。后来,他又改养鹅和羊,也是搭工搭力没收入。
2003年春,王学平妻子病情恶化去世了。面对空旷的家和幼小的孩子,他有些精神不振,心灰意冷,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下去。这时,大洼县的一位同学为了让他散心,邀请他到他家小住几日。虽然只住几天,他见同学养貉子、貂效益不错,就萌生了养殖毛皮动物的念头,可是又苦于缺少资金,很难启齿。当他同学得知他的想法后,主动赊给他5组共15只貉子让他饲养。当时,王学平真是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友情让他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王学平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人,他深知这15只貉子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分量。为了保证貉子的成活率和产仔率,他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精心进行喂养和疾病防治。无论是刮风下雨,他都在貉舍旁细心观察护理,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冬季,他除留足了种貉外,仅卖貉皮就获纯利1万多元,不仅全部还清了外债,还使他坚定了养殖毛皮动物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王学平养貉子不但勇于吃苦耐劳,而且一直用科技指导生产。几年来,他养殖貉子从来都是用自己买原料进行配制的饲料。他说:“自己配制的饲料不掺假,而且科学合理,还能把住病从口入关,此外每公斤饲料还能节省1元钱左右。”如今,王学平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毛皮动物经验,还对疾病防治、人工授精等技术操作十分娴熟。现在,他已发展成为存栏种貉30只,有固定资产4万多元的养殖专业户。今年,他预计收入可达4万余元。
在谈到今后打算时,王学平说:“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这么好,给我们指明了致富方向,况且我深知没有致富门路乡亲们的难处。今后,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探索养貉子、鸡、猪生物链综合养殖模式,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