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宜南山区的湖氵父镇,下辖7村1社区1茶场。近年来,随着宜兴市旅游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该镇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旅游业,并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年接待游客人次逐年攀升,百姓生活日益富足。2月7日起,《宜兴日报》记者一连几天坐上该镇的旅游免费直通车,走进沿线各点,与当地干群面对面交流,寻找他们依托当地生态优势、推动旅游及配套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站点】张阳村
【简介】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29人。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近3.03万元。
两车对开的直通车内环线,循环于镇内各景点、农家乐等,每30分钟左右一班,既方便又快捷。始发站之一的张公洞,是张阳村的标志性景点。2月7日,《宜兴日报》记者从这里登上巴士,沿着张灵慕线向西南行进,沿途的几站都在该村的范围内,路边盆景苗木随处可见。
“真美,下车走走!”张阳村是华东地区知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车上不少游客不约而同选择下车步行。在丁张线张阳路段,记者偶遇了正在修剪苗木的村民陈思卫。今年51岁的老陈,之前从事矿石运输,如今种起了苗木。他说:“二十多年前,村民们靠矿山吃饭,最多时村里有采矿点10来个。”那时候,来回三四公里的山路,老陈每天开着拖拉机要跑20多趟。“到处是泥浆和尘土,整片都灰蒙蒙的,人脸上只能看到眼睛和鼻孔。”回忆过去,老陈摇了摇头说:“那时环境跟现在完全没法比。”说话间,有几拨游客随意走进院内观赏苗木,老陈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村庄环境改善后,来村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常挨户串门赏景,只要有空,村民们也乐意跟他们说道说道。
离老陈家不远,是村民施正中的家,房前屋后同样满眼绿意。“多年的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山体和植被。”当年曾担任矿场场长的老施,对那段历史最为了解。2003年前后,镇里的旅游业逐步兴起,矿山宕口也陆续被关停。村干部们商定,靠山吃山要换种“吃法”,在村里成立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上山选取可供培育的野生植物,同时引进外来优良品种,发展高附加值的花卉苗木种植业,老施就是首批社员之一。村里常组织高校农林专家进村讲授技术,再加上勤于摸索,老施从“门外汉”变成了“业内通”。经过他的精心修剪,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盆景往往能卖到上万元,一年下来少说也能赚个10多万元。村里还不时有苗木卖出令外人咂舌的高价。尝到了“摇钱树”的甜头,越来越多的矿工变身“花农”,现在村里的苗木种植规模发展到5000多亩,合作社有社员近800人、年销售收入1.2亿元。
随着花卉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原本废弃的宕口又重新披上了“绿装”,引得游客络绎不绝。从“摇钱树”带来的旺盛人气中,村民们又寻觅到新的商机。2007年,陈思卫在种植苗木之余,开办了丁张线张阳路段首家农家乐饭店,年营业额有10多万元。如今,村里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到40余家,但陈思卫的年营业额不减反增,达30余万元。“特别是春夏旅游旺季,节假日村干部们都没得休息,要帮忙疏导交通,基本上每户农家乐都得翻上好几次桌。”在村委会办公室,村会计吕岳良嘴上跟记者“抱怨”着,脸上却满是笑容。他心里的账目清楚着呢,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给全村村民增收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