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记者走进朱寨镇各村食用菌、蔬菜大棚,都能看到农民在大棚里劳作忙碌的身影。
在黄庄村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户王建东正熟练地将收获的杏鲍菇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该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亿莱食用菌产业园的帮助下,按照菇类生长需要建造温室大棚,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适宜菌类生长的环境。同时,采用工厂化栽培方式,积极培育食用菌新品种,并通过机械设备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进行立体化、规模化、周年化栽培,种植的杏鲍菇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达到了绿色(有机)标准,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市场,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闫集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菌袋上已经长出黄蘑和鲜蘑等食用菌。种植大户张军荣向记者介绍道,他带领村里的种植户在种植金针菇的基础上,种植了适合冬季生长的姬菇,这些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的姬菇一经推出,销路极好,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在马元村温室大棚,一根根嫩绿的丝瓜挂满枝头。村民邓盛林高兴地告诉记者,“一棚丝瓜年产量在3万公斤以上,如今正值隆冬,菜价一路上涨,这10栋大棚丝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去年4月,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邓盛林和几名村民联合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建设了10栋温室大棚,种植丝瓜、黄瓜等蔬菜。邓盛林笑着说,“眼看着大棚里种的丝瓜结了一茬又一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和邓盛林一样,种植大棚蔬菜成了马元村农民冬季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这边有15栋大棚,占地30余亩,投资近60万元,这里培育的都是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的西红柿新品种。春节过后,这里的西红柿苗就可以移栽到大棚里,收获的时候你们再来,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负责马元村蔬菜大棚的技术员老王把我们领进一座温度、湿度特别高的大棚内,指着地上绿油油的小苗告诉记者。问及销路,老王说,“这15栋大棚西红柿已经提前和苏果超市签订了订单。”
如今,每天都有新鲜蔬菜、食用菌从黄庄、马元、闫集等村大棚运往周边各大超市,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逐渐走上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成为朱寨镇发展高效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