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经济司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吉林省贫困人口分布在省内三大区域:东部高寒山区,贫困人口52.2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69%;中部平原地区,贫困人口35.9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西部干旱风沙地区,贫困人口51.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5.98%。国家还将吉林省的靖宇、大安、通榆、镇赉、和龙、安图、龙井和汪清确定为重点扶持县。这八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共有贫困村496个,覆盖人口25.9万人。
这些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下降,青壮年劳动力文盲率上升,健康状况仍在恶化,经济困难与看病贵的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外出务工面临巨大难题,贫困户信贷资金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用水困难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劣势,家庭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少。劳动力就业了解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制约了其生产的发展。
吉林省要加快扶贫脱困的步伐,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尽管难度很大,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更多地增加扶贫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三是全社会扶贫济困的热情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是经过十几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子。
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当看到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解决农民“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和敬老院。发展界于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中间养老机制,发展农村中间组织和自治组织,促进农村社区的整合与发展,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民养老互助组织,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吉林省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再次,认真抓好科教扶贫工作。吉林省有9807个行政村,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1410个。在建立图书室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站。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够畅通的问题,而且由于贴近本地农业和农村实际,信息最准确、传达最及时,在农民增收方面能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一是建议调整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将资金重点用于减免农村学龄儿童的学杂费支出。二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学、辍学问题。三是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同时,探索农业产业扶贫新路。要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展林、牧、渔等经营活动,解决“原字号”产品进入市场的被动局面,变为以加工产品为主的市场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
最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吉林省应将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纳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总体计划之中,依托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平台,摸清贫困人口资源底数、文化结构、求职意向、技能专长、从业及外出去向和收入报酬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加转移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水平,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