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八山一水七厘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集安市,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资源,以绿色、生态、有机、无公害为方向,按照"特色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2010年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2%,10余万农民从中收益。
集安市以抓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人参和西洋参留存47万帘,人参GAP认证面积达3058亩,林下参发展到14万亩,农田栽参发展到3000亩;沿江6个乡镇葡萄产业发展到2.1万亩,五味子发展到1.7万亩,食用菌累计发展3120万袋;渔业养殖水面发展到4.5万亩,鸭绿江增值放流130万尾。引进并重点扶持了人参、葡萄、五味子、食用菌等种植、养殖基地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全市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20户,辐射全市 126个村的农户,基本实现了每个主导产业有一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一些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技术人员上门开展培训,指导生产,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为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集安大力推进特色乡镇建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上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和农业流动。太王和清河镇列入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第二批试点镇;太王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青石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同时,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对全市412条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实施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全市各级现代化试点村和推进村建设65个,省级15个。累计投资10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 50个村达到先进村,25个村达到标兵村,1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绿化美化村。良好的投资环境域外客商投资办企业纷至踏来,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 户。今年的农特业产值可实现5亿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同年增13%。特色农业使集安农民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