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吉林省延吉市朝阳镇的东新村,东新村是延边大白菜产地之一,2008年8月5日是村民陈丽欣家从地里起白菜的日子。这一茬陈丽欣总共种了5亩地的大白菜,每亩能收2200棵左右。东新村的大白菜从来不愁卖,有一个城里人总会按市场价定期来收购。
陈丽欣:“两天来拉一回,可以说下雨的时候,我们农民帮着拿小农用车,给拉出去,拉到道上,他们绝对不失约。”
陈丽欣说的不失约的人是一个城里人,叫金昌植,朝鲜族,今年53岁,原本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冶金工业局的公务员,1999年他辞职下海承包了当地一家辣白菜厂。如今,金昌植在延吉市依兰镇拥有一个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辣白菜生产企业,每年生产辣白菜1000吨以上。延吉市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500公顷,金昌植每两天就要进村收购一次。
金昌植:“每次大概拉五六吨,七八吨秋季应该是10吨到15吨。”
金昌植收菜不找经纪人,而是直接跟几十个固定合作种植户打交道,十年下来他自己也摸出了很多挑选大白菜的门道。
金昌植:“我们收菜一般是肉眼看,它有些虫眼,比较粗糙,凹凸不平,另外这个后边,背面都有很多的毛刺,这个刺说明它化肥使得少。”
金昌植做了十几年辣白菜生意,然而就在两年前,他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金昌植原本一直做出口日本的生意,积累下1000多万元的资产。但2005年以后日元汇率持续走低,金昌植的出口生意做不下去了。2006年秋天,金昌植决定把生意转向国内。原本以为做内销要比做出口容易得多,考察之后他才发现,想要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金昌植:“一个是人家已经长起来了,我的竞争对手已经长起来了,翅膀长起来了,第二个是人家这个超市,资源已经占据的差不多,互相抢争以后,都占据了,那我再挤进去,相当的困难。”
在金昌植做出口生意时,国内有一些经销商会主动来找他进货,他就有一搭无一搭地卖出一些产品,对经销商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决定转内销之后,金昌植开始翻查过去的内销记录,他发现有一个叫刘文华的沈阳经销商,连续10年都来延吉订购他的产品。
金昌植:“现在很难找一个人,他想干这个事业,愿意干这个事业,然后人品又好,又诚信,现在很难找,尤其是经过一段的这个久经考验了,经过十年的考验了。”
金昌植眼前顿时一亮,他想到,靠刘文华自己不用费劲就可以把沈阳市场做大。金昌植就主动找到刘文华,提出让对方只经销他一家产品。面对这样的要求,刘文华也盘算了一番。
刘文华:“沈阳市场,现在就是对朝鲜族这个泡菜发展,发展前景特别好,现在有一些汉族人都特别喜欢朝鲜族的泡菜,一些韩国的,还有留学生,日本人,都非常喜欢。我只要把这个进超市里,卖得好,能挣到钱,这就能达到我的目的。”
刘文华接受了金昌植的条件,不过他要求金昌植为产品参加超市促销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刘文华的进货量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金昌植:“淡季的情况下,沈阳一般是一个礼拜进一次货,那么每次也就是1万多元钱,那么旺季的时候呢,应该是它的频率也是三天进一次,那么每次也是一万多元钱到2万元钱。”
然而,很快金昌植就发现,刘文华最多一年能卖出50万元的辣白菜,而金昌植每年有1000吨辣白菜的产量,光靠刘文华远远不够。但如果再培养其他值得信赖的经销商,至少要再等几年时间。金昌植突然意识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干脆自己来做直销,地点就定在延吉。
对延吉人来说,辣白菜是三餐必备的最普通的一种泡菜,然而制作起来却比较费时费力,记者在采访期间就亲身体验到了制作辣白菜的复杂过程。白菜要事先用盐腌好,还要准备七八种配料来调制辣酱,之后是给腌好的白菜涂抹酱料,最后还需经过冷藏发酵辣白菜才能上餐桌,这前后至少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延吉人选择直接购买成品辣白菜食用,这虽然是个商机,但金昌植也发现,这里同类产品已经多达四五十个品牌。他意识到,要想被人认可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制作辣白菜,干辣椒 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用于制作辣白菜的干辣椒不能用水洗,手工制作时通常用干棉布逐个擦去干辣椒表皮上的灰尘。金昌植车间里的这几台机器专门用来把干辣椒吹磨干净,再逐步打磨成辣椒粉。其中第一道工序,就是用这台机器分离出辣椒籽。
金昌植:“不要辣椒籽,那么在企业利润上讲应该是损失很大,去到25%,20%到25%(剪)辣椒籽粉碎不太细,粗糙,牙碜,看着也能看出来辣椒籽。”
金昌植坚持要做高质量的辣白菜,生产成本自然也会高,这样,他的辣白菜在延吉市场就成了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很快,他正式成立了直销店,还在百货商场设立了产品专柜,就是要卖这当地人再熟悉不过的辣白菜。对金昌植来说,只有持续卖出大量产品才能回收投入的资金,为此,他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销售团队。跟销售行业的许多公司一样,金昌植给直销经理发放的是绩效工资,当月卖出的产品越多薪水就越高。2007年初金昌植发现,几个直销经理卖出一种口味的产品之后,就会一直销售这种产品,而不愿去推广新产品。金昌植认为,问题就出在了绩效工资上。
金昌植:“在这个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吧,因为直销他们考虑自己的当前利益,当月的利益和当年的利益,这个新产品它也许是来年的利益,或者后年的利益,那么他就把这个舍去了。”
除此之外,金昌植更担心的是团队中会出现恶性竞争。2007年初,金昌植提出给直销经理改发固定工资,年底时根据企业全年的总销售额和个人业绩按比例分发奖金。
金昌植:“一般固定工资的情况下,他得考虑这个问题,我为企业卖命,我为企业干好,我开发新产品,积极推广,也是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尽力了,企业也会认这个帐的,可以提高工资。”
然而,固定工资必然会使月收入降低,有人对此不满直接辞了职,但有些人选择了留下。吴静军是专门负责延吉直销业务的经理,他就认为拿固定工资并不吃亏。
吴静军:“以前呢,整体的基本工资水平低吗,完了你加上奖金和现在的基本工资差也差不了多少。公司的效益好了,老板也不能亏待我们员工。”
这样,直销经理的收入跟企业年销售额挂上了钩,大家从各卖各的变成了互相帮助。为了能提高工资,他们更关心有长远意义的产品和客户,还有意提高了服务质量,认可金昌植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多。
徐雄杰:“我这个呢,送人,主要是送人,送我们那个,特别是黑龙江汉族朋友。”
2007年5月,金昌植仅一个直销店的日销售额就达到了1.5万元,同时,直销店和产品专柜形成了互补,一年之内,他在延吉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0万元。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年产1000吨辣白菜的销路问题,金昌植想要再寻找新的市场。 吉林省会长春距离延吉只有300多公里,乘坐飞机中途只需要40多分钟。2008年春节后,金昌植来到长春住了半个月,天天走街串巷考察市场。
金昌植:“这里当地人就是一个品牌意识,有钱人品牌意识比较强。”
金昌植认为,他的产品的中高档路线正好符合长春人的品牌意识,他决定就在长春做起第二个直销市场。那么,在这里建立新团队应该用什么样的人呢?
金昌植:“年轻人都是缺乏经验,那么训练她们需要一番工夫,比较累人的,但是反过来讲,如果你招了年纪大,或者有经验的,他的经验是不一定适合我这项工作的这个需要。”
2008年4月,金昌植录用了三个大学毕业生作为骨干,正式成立了长春分公司,而他本人一周只来这里工作一天,大部分时间留在延吉。对此,许多人都认为金昌植的做法太冒险。
林学巍是个急脾气,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金昌植就让她专门负责跑销售。林学巍首先找到长春一家新开业的大型超市,新超市希望引进更多品牌的商品来提高竞争力,林学巍抓住对方的心理,成功把产品送进了这家超市。
康唯:“我们这一块一般都是在中高消费群体当中。长春人对鲜族产品还是比较认可的,他的辣白菜口味来说比较纯正一些,就像老百姓说话,吃饭比较顺口一些。”
主要负责人事工作的邓宁是个内向又细心的人。看到林学巍很快就有了销售业绩,邓宁坐不住了。在金昌植长春分公司门口有一个小型夜市,这里每晚都有大排档营业,邓宁就以此提出了一个销售方案,每周选出一个傍晚,在公司门口做辣白菜现场品尝。
顾客:“好吃!”
负责财务工作的权可玲,性格随和,善解人意,她正好在林学巍和邓宁之间左右调和,金昌植把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让她们各展所长,不到三个月,长春分公司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万元。
金昌植:“年轻人是没写过字的一张白纸,那么我怎么写就是什么。性格上有一些反差,但是也有互补,比如有一个人开拓力比较强,还有一个人比较稳重,那么这两个一补之后能顶上一个年纪大的,有经验的人。”
在工资制度方面,金昌植仍然采用了延吉的做法,实行“可提高的固定工资”。
邓宁:“我们老板就是挺重视这样培养人才这方面的,所以说工资可能会给的比较高一点。”权可玲:“因为老总比较信任我,所以我干起来比较有劲儿。”林学巍:“我跟着他干,我有很大的我自己发展的空间,我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在我的工作中体现,所以说我觉得特别好。”
为了在长春扩大影响力,金昌植还要开一家辣白菜专卖店,记者采访期间,他在长春最繁华的地段找到了满意的位置。
金昌植:“你看吧,这个人气很旺,而且这里的人都手里拎着包,背着包,都买东西,而且我看到这里有很多的门市店。我想我们的品牌,要在这个长春立住脚,必须在此地选择一个门市店,然后再辐射别的超市,让它的名气上来,有形象,那么这个产品好卖,那样的话应该是一年,光长春一年纯挣150 万,我想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金昌植告诉记者,2009年他还会到其它城市开拓新市场,到时候他仍然要做直销。
靠辣白菜闯天下的人
发布时间:2009-05-25 来源:凤凰网
摘要: 陈丽欣说的不失约的人是一个城里人,叫金昌植,朝鲜族,今年53岁,原本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冶金工业局的公务员,1999年他辞职下海承包了当地一家辣白菜厂。如今,金昌植在延吉市依兰镇拥有一个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辣白菜生产企业,每年生产辣白菜1000吨以上。延吉市大白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吉林德惠市富宁村:孙国占栽烟
- ·吉林铁西:“致富桥”诞生记
- ·吉林长白镇民主村:马铃薯铺就致富路
- ·吉林辽源市西安区:大学生村官的致富梦想
- ·苹果村的“财富密码”――珲春市孟岭村支书李虎
- ·辛勤换得稻米香――记集安市信源米业农民专业合
- ·农村致富带头人 农户眼中“养猪大王”
- ·家庭农场主李虎春:种富硒苹果 率农民增收
- ·吉林榆树:“红提子”让后沟村富了
- ·李志刚:“红果村”的带头人
- ·兴企裕村――记乾安县严字乡君字村党总支书记杨
- ·吉林蛟河市:小地瓜开拓大财路
- ·吉林省农民人均园艺特产收入接近2000元
- ·吉林通榆县鸿兴镇党员干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
- ·吉林长春:27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当“豆腐西施”
- ·带领乡亲创业致富的女能人
- ·吉林靖宇县科技助农增收致富
- ·从“创业明星”到致富带头人
- ·吉林柳河县烧锅村:放弃省城“大买卖”回村带村
- ·吉林:洪水之后的丰收——大安市抗灾保粮增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