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吉林:洪水之后的丰收——大安市抗灾保粮增产增收纪实

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10月的大安大地五彩斑斓,一片丰稔:万顷水稻金黄、遍地高粱火红、小森林般的玉米捧出沉甸甸的果实……洪汛前精耕细作,洪水中抗灾保粮,洪灾后创收增收,大安在大洪水之年夺得大丰收。全市预计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1.3亿斤,比2012年的20.3亿斤增产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10月的大安大地五彩斑斓,一片丰稔:万顷水稻金黄、遍地高粱火红、小森林般的玉米捧出沉甸甸的果实……洪汛前精耕细作,洪水中抗灾保粮,洪灾后创收增收,大安在大洪水之年夺得大丰收。全市预计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1.3亿斤,比2012年的20.3亿斤增产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6200元,比上年增加14.8%。

  6号坝下的欢庆:金秋处处稻香飘

  9月19日中秋节傍晚,月亮泡6号坝下鞭炮齐鸣,礼花冲天,二人转戏班唱得正欢……这是大安市红岗子乡徐立成农业合作社的村民们在欢庆丰收。“为啥要这样大庆,因为这个丰收来的太不容易了!”合作社主任徐立成登上房后的6号坝,一手指着坝内刚刚消退的洪水,另一手指着坝外丰收的稻田,感慨地说:“要不是战胜了大洪水,保住了6号坝,这一带就全得泡汤。光我们合作社600多公顷水稻绝收损失就达2000多万元,还有1000多万元的投入也打水漂了……”

  事实正是这样。进入汛期后,特别是月亮泡6号坝等堤防出现险情,抗洪抢险全面展开之际,大安市就把保住大坝,从而保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住大地丰收作为“天字第一号”中心任务,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拼搏奋战两个多月,终于降服了洪魔,保住了全部堤防。这也是大安市大洪水之年夺得大丰收的关键保障。据统计,大安全市有邻水乡镇、场站12个,受洪水威胁的耕地面积达9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44%。由于全面推广“高光效”种植和加大各项投入,这90万亩作物普遍长势良好,在汛前就显现出丰收的态势。是这场抗洪胜利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握,预计总产量达到16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75%。可以说,正是有了这90万亩的丰产,才有了大安今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新高。

  立秋之后的排与灌:“三抓三保”夺丰产

  立秋之后的七八两个月,正是大安抗洪抢险紧要时期,也是大安全市抗灾保粮关键时期。根据全市灾情发生和作物长势不同情况,提出并实施“三抓三保”:抓排涝保生长、抓技术保产量、抓抗旱保收成。

  由于今年降水偏多,加之一些泥土堤坝出现渗水,大安全市有9061公顷耕地发生内涝灾情。为此,市农业部门和相关乡镇组织农民群众在所有水淹(泡)地块,采取修渠排水、机械强排等措施,尽快、尽早排出田间积水,降低水位和田间土壤含水量;对灾情较轻地块及时挖沟排水、晒田,提高地温,确保正常生长;对未过水、渍水,但有可能出现内涝的地块,及时挖水沟排水,预防强降雨造成内涝,减少农业损失。经过积极努力,全市所有内涝地块积水很快排干排净,保障了作物的正常生长成熟。

  在抓技术保产量方面,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地块、重点作物,认真落实施肥促早熟补救政策。由农业部门牵头,抽调210名市、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70个抗灾保粮农技指导小组,分片、分乡镇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实施技术指导。月亮泡镇是水稻种植大乡,受雨水和气温影响,大片水稻秋后出现“贪青”现象。对此,农技指导小组和镇里组织农民及时采取喷洒叶面肥促籽粒早熟措施,4.1万亩水稻迅速“由青转黄”,籽粒丰满成熟,增产40万公斤。

  大安今年虽然是洪水年,但一些非邻水乡镇在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秋吊”现象。对此,相关乡镇对出现旱象的地块,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加大秋灌力度,灌溉面积40多万亩,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成熟。同时,提倡适时晚收,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