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成功争取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项目纪实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生产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精神,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县农业局组织专门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经农业部专家评审,今年8月,我县成功获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播下全县制种农民的致富梦想。
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我县杂交稻制种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71-1978年)、稳步发展阶段(1979-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8年)、质量效益提升阶段(2009-现在)。1971年我县加入湖南省杂交水稻制种研究行列,1978年开始在全县大面积制种,面积在3000亩左右,1979-1998年制种面积每年在3000-5000亩,最高年份达到1万亩(1986年),种子销往全国105个县市,1999年隆平种业公司进入我县建基地,从此我县制种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有隆平、亚华、安徽荃银、湖北种子、川农种业等16家种业公司在我建立生产基地,基地面积逐年扩大,基地范围也由原来的4个乡镇增加到14个乡镇,沿省道S221线形成百公里制种产业带,全县制种规模在7.0万亩以上,年平均亩产210-240公斤,生产优质种子1200-1550万公斤,按综合收购价16元/公斤计算总产值达1.82-2.36亿元。由于基地管理规范,种子产量高,质量好,袁隆平院士在我县设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示范基地。经过几十年的杂交稻制种实践,我县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在制种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一方面强化制种行业约束。成立了“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服务协会”和“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行业协会”,规范制种秩序,确保基地的稳定,实现有序生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制种“公司准入制”、“委托生产资质制”、“服务人员和公司双承诺制”、“违规黑名单制”等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此外,我县强化技术普及,抓好制种高产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制种技术,如支持湖南隆平种业等公司在基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培育了制种大户100余户,户平面积50-200亩,标准化普及率、机械化普及率分别达到75%、85%。目前,杂交稻制种已成为全县农业的第一大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首富工程。
我县位于湖南西南部雪峰山脉南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耕地总面积43.83万亩,总人口37.99万人,劳动力资源充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光、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隔离条件好,区域内无检疫性有害生物,非常适宜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种子生产基地稳定与发展,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农业生产核心产业来抓,成立了杂交水稻制种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湖南省绥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绥宁县10万亩杂交水稻种子粮繁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连续四年发布《关于加强杂交水稻制种管理的意见》,支持制种生产建设基地、维护基地生产秩序、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确保我县种业健康持续发展,多渠道整合资金向种子生产基地投入,加强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生产能力。
我县现有基地制种已形成规模、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与设备日趋完善,近三年来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种子产量较高,质量较好,且没发生过种子生产重大责任事故。2009年,袁隆平院士为我县题词:“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现区域内有湖南隆平种业、安徽荃银种业、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福建六三种业、湖南亚华种子、湖南科裕隆种业等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常年进行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秩序良好。基地布局合理,优势区域集中,土地流转程度较好,田间道路通畅,排灌设施较为完善,电力与通讯设施实现了“全覆盖”,种子生产、加工、干燥脱水等设备齐全,机械化程度较高。我县合理进行了种子生产规划布局,制定了《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及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种子田间生产制定了具体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措施到位,效果良好。技术人员和制种农户技术熟练程度高,操作规范。我县种子管理局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人员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3人,技术力量强,种子管理机构健全、种子生产技术成熟、质量监管工作规范、种子管理成绩突出。经过40年的发展,我县制种业在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形成优势,吸引周边省、市多家单位(湖北省农业厅、萍乡市湘东区农业局、怀化市农业局等)前来学习取经。
超前谋划蓄势待发
2009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县农业局局长专程找到袁隆平院士,汇报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国家、省级对粮食生产有扶持政策,而对制种没有任何政策扶持,更没有什么项目,请求袁隆平院士专门为我县种子产业向国家提交一个提案。为此,县农业局多次到省农业厅,请求国家在扶持政策上向杂交水稻制种方面倾斜,并请求参照国家产粮大县奖励的方式和标准,对制种大县实行财政奖励,以充分调动制种大县工作积极性。经过翻来覆去的汇报,逐渐引起省、市领导的重视。省农业厅领导多次向国家农业部汇报种子生产情况,农业部逐渐强化对种子生产的重视和投入。
为了确保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促成现代种子产业基地建设,县农业局超前谋划,2009年4编制了《绥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绥宁县10万亩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报告,同时县委、县政府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杂交水稻制种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和个人给予奖励。
去年7月,农业部支巨振处长到我调研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用“震撼”两字来形容我县制种现状,“想不到在这么偏远的小县,还有这么大的制种规模,并且基地管理那么规范,县政府的扶持力度那么大,回去以后好好向农业部汇报。”
今年4月,农业部举办的最高层次座谈会对我县制种基地建设和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县农业局把握时机,谋划我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申报工作。该局负责人5次赴农业厅寻求指导,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为项目的申报成功创造有利条件。经几年谋划,我县申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条件日趋成熟,蓄势待发。
梦想成真任重道远
今年6月下旬,农业部专家组宁明宇处长一行到我调研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认定,详细了解了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成本效益及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情况,对我县制种规模、基地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8月5日,传来了好消息,我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申报成功。我县杂交水稻制种或将享受产粮大县政策扶持同等的待遇,得到资金和项目,制种基地农田基础设施、种子监管体系、种子加工、设施设备将明显改善,《绥宁县10万亩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将尽快启动,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将更上楼层。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加大投入,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产业农民标准化,把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这张名片擦得更量。”谈到未来发展,县农业局负责人信心满满。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划,在获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后,我县将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金,强化基础、创新机制、落实补贴,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组织化,土地集约化,实现制种农民致富的梦想,续写“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