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粮食总产量“11连增”的背后
从国家统计局传来喜讯,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11连增”。有“全国水稻第一县”之称的监利又是一年好收成。根据该县农业局专家测产预估:2014年为29.5亿斤,比2013年28.1亿斤增产1.4亿斤。
“粮食连年增产夺丰收,尤其是在‘10连增’的高起点上爬坡,得益于我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得益于新常态下兴建育秧工厂的现代农业发展,得益于科技支撑,更得益于今年中央审时度势提出‘重农抓粮’的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监利县委书记董新发对记者说。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的监利,正咬定“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的总目标,推动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中心城镇向中等城市“三大跨越”。当前,育秧火了、农村富了、农民笑了成为该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真实写照,全县现代农业快速高效发展。
关注“今后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积极兴建育秧工厂和专业合作社。“今后怎样种地,又由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监利县这个传统农业大县。3年内(2012—2014年),该县大力新建育秧工厂,从2012年的一家总社,每年新增十几家育秧工厂,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集中育秧示范点220家,其中工厂化育秧大型基地43家,每家投资动辄以百万计算,各路资本纷纷抢滩。
43家育秧工厂总投资3亿元,总面积4320亩,育秧工厂服务面积60万亩,带动全县机插面积110万亩。每家育秧工厂以集中育秧、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水稻种植、蔬菜生产等6个合作社起步发展,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尚禾目前已经拥有10个专业合作社,全县43家育秧工厂发展合作社344个。育秧工厂作为市场主体,在监利县快速成长并带动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倒逼该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型。监利县农业的转型升级,借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话讲就是“转型升级不是赶时髦,而是脚踏实地的转,是真转不是假转,是实转不是空转,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前,新型社会主体发展突飞猛进,已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10家(其中省部级优秀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2320家,专业大户5800多家,2014年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了1.4比1。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该县跻身全国21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行列。一是创新资金支撑,扶持新型主体发展。该县对每个建成的标准化育秧工厂,县财政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在每个育秧工厂给予100万元左右的农机补贴,并对每建成一个标准化育秧工厂,县财政根据一次性补贴20万元左右,共补贴220万元。二是完善金融服务实行竞争分配贴息贷款,助推新型主体发展。
2014年,县财政拿出1.1亿元周转金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对全县7000家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2900万元,融资3亿元。“水稻育秧工厂和专合组织在我县的快速健康成长,是中国水稻第一县传统农业遭遇尴尬后市场倒逼的结果,解决了今后‘不会种、不想种、种不了’的问题,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穿着皮鞋、拿着茶杯,轻松上班’”,监利县县长黄镇自豪地说。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必由之路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快速高效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监利是一个拥有156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伴随着该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务工),全程机械化、组织社会化和服务商品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一是创新项目跟着主体走、资金跟着流转走的新路径。县政府积极鼓励并支持土地流转,对土地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受让者每亩给予30元的奖励。从2014年秋季开始,该县对新开发连片500亩以上的虾稻共作基地,按每亩50元“以奖代补”。二是开展土地市场化流转。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3家标准化育秧工厂共流转土地面积5万亩,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每年每亩土地流转价格不断攀升,由680元/亩上升到780元/亩,今年又在新沟镇横台村等地流转3万亩,计划2015年再流转2万亩进行国土整理后从事“虾稻共生”模式。三是试行土地托管。少部分地方农民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暂时不愿意流转的,就自愿尝试土地托管,合作社帮助农民进行全程打包服务,农民只需按30元/亩的价格或者按当年粮食总产量的一定百分比交给合作社就行。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补齐“四化同步”的农业短板。无论是毛市镇昊天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入股经营、抱团发展模式,还是尺八镇巨象公司楚蔬园高价时的随行入市、低价时公司兜底的模式,无论是全程“一条龙”服务与“订单式”服务,还是提供“选项式”服务与拓展产前产后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就是全程机械化。
福娃集团的“五代一管”(代机耕、代育秧、代机插、代机防、代机收、农户自己管理肥水)全程服务,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务工收入。一是集中育秧的发展,平均每年可以带动早晚稻增加5万亩,带动双季稻增加6万亩,每亩实际可节省成本(与人工对比)350元,可增加单产50-100斤,每亩可增加收益100元左右,每亩可节本增效450元。二是社员带领入市,同享配套增值。农民自己种田,一亩约800元成本,全程打包给合作社,只要590元。农民卖谷,湿谷0.98元/斤,通过合作社把稻谷烘干后,1.42元/斤卖出。
农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都愿意与合作社合作。尺八镇尚禾合作社今年还与农民签订育秧订单后与种子厂家谈判,低价统一采购,由原来的48元/斤降到27元/斤,低了21元。
“监利县以水稻集中育秧为切入点,拓宽服务领域,延伸链条补齐农业短板,扎实推进水稻集中育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测土配肥、烘干储存和农业保险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的新常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监利县委副书记张道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