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 全年滚动养蚕春茧秋茧可错时上市
“海南是全国种桑养蚕的一片净土,是全国条件最好的地区。海南自然气候优势最终形成了种桑养蚕核心竞争力优势,是上天赐予的。”海南省丝绸集团控股股东之一、中国同源公司董事长郑桂泉说。
海南中部山区种桑养蚕条件得天独厚。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量平缓的坡地和低产水田均可改为桑田。中部山区6市县内有15家农场,拥有三四百万亩土地,可用于种桑养蚕的土地颇多。雨水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质量好,桑树全年都可生长。全年可以不间断滚动养蚕,半月养一造,一年养24造。每亩桑田产茧量和养蚕收入是江浙地区的3至4倍,比广东、广西高出约1/3。春茧早上市3个月,秋茧晚收2个月,既可以调节市场,又能得到较高利润。
种桑养蚕是生态产业,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桑树根系发达,固沙防风,净化空气,一亩桑树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3吨,吸收二氧化硫30公斤。桑树全身是宝,桑叶可做菜吃,桑枝可养羊,可加工桑茶、桑药、桑果汁等。蚕茧全身是宝,蚕蛹是生物制药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蚕丝不仅可做衣服,还可提取丝蛋白,做丝蛋白粉,用于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缫丝厂基本实现零排放。丝绸后期加工中的印染环节存在污染,但广东丝纺集团承诺不在海南加工丝绸印染。
海南中丝发展公司负责琼中业务,副总经理王智是琼中种桑养蚕的开拓者。他说:“实践证明,种桑养蚕的”琼中模式“具有旺盛生命力,可向中部山区其他5市县推广,更可向海南农垦发展。”
“东桑西移”国家工程,是指我国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性转移,始于2006年。这给海南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正因为有了“东桑西移”,才有了2006年种桑养蚕在琼中的试点,才有了中国热带蚕丝业在海南的发端。
有关专家认为,海南要在“东桑西移”国家工程中担当重任,把海南建成南中国丝绸产业带的最重要产区,建成中国唯一的热带蚕丝业示范区。
海南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钟昌江说:“广东丝纺集团、中国同源公司和海南省丝绸集团,决定投入巨资开发海南桑蚕业。到2020年,预计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实现海南全省茧丝绸产业总收入达160亿元。带动60多万农业人口脱贫致富,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多个,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瓶颈 种桑养蚕起步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缺位
海南种桑养蚕发展相对较晚,目前,相关厅局和各市县都没有成立产业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政策。如果盲目将种桑养蚕推广到中部山区6市县、以及境内的农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容易失控,很容易出现蚕农相互压级压价销售蚕茧的市场混乱状况。
蔡高声说:“需要借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经验,成立海南茧丝绸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种桑养蚕发展规划、热带蚕丝业的产业链布局、资金扶持政策,以及丝绸文化产业、丝绸生态旅游产业等规划,并负责主导、协调、落实相关事宜,避免相互压级压价销售蚕茧。建立全省茧丝绸行业联席会议制度,把中部山区6市县种桑养蚕项目及时纳入“东桑西移”国家工程。
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种桑养蚕的主力军大多是留守老人,不懂种桑养蚕的技术。2010年春天干旱、夏秋雨水多,当年7月开始,全县连续7造桑蚕全部死亡。琼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现场调研会诊,及时治理病虫害,3个多月后,种桑养蚕才恢复正常。
郑桂泉说:“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应成立省政府茧丝绸专家顾问小组,聘请全国、全世界的桑蚕产业经济、茧丝绸发展、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知名专家,为海南种桑养蚕及茧丝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