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黑龙江林甸三合乡品牌旅游兴产业 稻花香里筑富梦

发布时间:2013-12-19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林甸县城西北部、名不见经传的三合乡,近年来因“游”而名声大振,成了四面八方城里人争相光顾之地、留恋之地、赞美之地。12月6日,记者驱车沿G10国道直扑三合,踏寻水乡魅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林甸县城西北部、名不见经传的三合乡,近年来因“游”而名声大振,成了四面八方城里人争相光顾之地、留恋之地、赞美之地。12月6日,记者驱车沿G10国道直扑三合,踏寻水乡魅力。

  在随风摇曳的芦苇荡里,在人流涌动的旅游景点,在收割后裸露的大片稻田里,在白色艺术围栏包裹的村庄中,在苇帘机轰鸣的乐曲声中……记者似乎找到了这个乡前行的足迹。

  三合乡结合乡情实际,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和农业种植业结构,以龙头景点为代表的旅游产业链不断拉长,以水稻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不断深化,以村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突破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档,各项事业生机盎然,全乡综合实力位居全县前列。今年三合乡荣获了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旅游、水稻和小城镇已经成为这方水土的最美三原色。

  特色旅游品牌响 产业链条拔节长

  “别看是冬天,可每天来这里的人还是很多,特别到周末更是爆满。”鹤鸣湖湿地温泉景区温泉酒店的于飞说,传统意义上来讲冬季是北方湿地旅游的淡季,可由于他们将湿地、冰雪、温泉养生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较好地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基本实现了365天游人不“断流”。

  三合乡地处乌裕尔河与嫩江交汇处、扎龙自然保护区边缘,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前些年,这个乡的旅游业一般都是借着湿地,弄上个景点,几条小船,中午来个野生鱼宴,就开始吆喝,只能算是“小米加步枪”。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途径,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没有内涵的旅游业,长不大也生存不久。好风景要卖出好价钱,还能永不贬值,必须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有品牌。对这点,三合乡认识十分明确,思路清晰。为快速做大旅游业,三合乡一直在创新。他们以打造国际旅游名镇为牵动,全力提升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等软硬环境的同时,充分集合湿地、湖泡、芦苇、野生鱼类等各种优势资源,积极鼓励境内旅游企业深挖独有的自然文化、民族文化、餐饮文化,寓文化于旅游,引导旅游企业走特色发展、品牌强身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影响。定位准确,决策对头,迎来了全乡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跃升。现如今,主打湿地和温泉养生文化的鹤鸣湖湿地温泉景区已经成为4A级景区,游玩项目20多项,品牌影响力也从东三省辐射到俄、日、韩等国。以满族文化为当家菜的九道沟民族风情园,更是“八碟八碗”飘香,吸引游人趋之若鹜。而3A景区“色氏人家”则将稀有的、甚至消失的秽貊文化呈现在今人眼前,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唱响了“最炫色氏风”。

  同时,这个乡的旅游产业链条也在进一步拉长。像他们推出的草原猪、溜达鸡和萨满民众剪纸、芦苇工艺品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也形成了气候。

  品牌一响,黄金万两。特色湿地游、温泉养生游、民族风情游的叫响,给三合乡带来了滚滚的钱流、人流。据初步统计,今年前十一个月,全乡接待旅客30万人次,旅游创收达到了7000多万元。

  稻花香里寻富梦 结构调整初生成

  大苞米一直是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当家品种,三合乡也不例外。大苞米好种,农民都愿意种,但相对来说,效益比较低,长期以来也造成了全乡种植业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三合乡依靠域内相对丰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水稻种植,并把水稻摆到了富民富乡的头等位置。

  “我家有60多亩水稻地,正常年景纯收入6万多块,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年过四十的南岗村农民李铁岩告诉记者,他种了快20年,是个”老水稻”,说起水稻致富有一肚子话。

  如果说旅游实现了兴产活乡,那么推广水稻种植则让三合人找到了富民的靠山。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三合乡已经在胜利村、南岗村、富饶村和渔场发展水稻40000多亩,每年给农民带来纯收入4亿多元。

  “到2015年水田发展到15万亩,占到全乡28万亩农田的一半以上。”采访中,乡党委副书记张志新说,为尽快扩大水稻产业规模,乡里已经规划了西、中、东三块水田种植区,争取明年新上水田4.6万亩。在抓好种植技术培训、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乡里还要在合作社和鹤鸣湖、鹤源湖稻米品牌建设上再下功夫,通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让水稻成造福广大农民的“铁杆庄稼”。

  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这个乡还借助五星蔬菜合作社被省农委确定为星级棚室园区的契机,扶持园区棚农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和棚室养笨鸡等,使每栋棚室均效益达到了两万多元。同时,三合乡在畜牧养殖上也在加大力度,除传统养殖外,像狐貉、獭兔、山绵羊等特色养殖也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扩水稻,上棚室,发展畜牧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产业的逐步优化,让农民在多个篮子里捡票子。”这个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说一千道一万,当务之急就是把水稻的规模、品质、加工、品牌整上去,形成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惠及更多的农民。

  城镇建设展新姿 民生改善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的收入上来了,吃喝不愁了,如何让农民们住得好,行得畅,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三合乡把突破口选在了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上。

  这几年,三合乡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名镇这个总目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科学布局,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胜利村基础比较好,人口相对较多,又紧靠湿地,乡里把胜利村作为示范新村进行重点建设。在胜利村记者看到,一条条街路通畅整洁,一盏盏路灯造型别致新颖,一户户彩顶白墙的大砖房规划成行,一溜溜白色艺术围栏恰如美女曲线,好像走进了江南水乡。

  据了解,为提升百姓居住水平和档次,今年三合乡还在胜利村建设了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鹤鸣湖小区,目前已经全部竣工投用,相关的设施明年也将陆续配套。白天下田,晚上去广场,这是许多农民的梦想,为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这个乡对胜利村1.7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进行了硬化,使农民休闲娱乐活动再也不受雨雪天气的影响。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今年三合乡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在全乡各村新建了工艺围栏7100延长米,清理整修村屯路边排水沟30000延长米,硬化排水沟、路肩分别为1800延长米和2400延长米,新安村路路灯80盏。同时还为五星村、建设村、建华村建设农民休闲广场。

  现在,三合乡的主要村屯基本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与此同时,旅游和小城镇建设还带动了全乡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据不完统计,目前全乡沿村屯路边开办的农家乐、旅店、小超市就有150多家,每年给农民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给三合人带来的不仅是人气和财气,更多的是源源不断的福气。

  三合,正如他的名字,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合,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畅,人民将会更幸福。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