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记者先后深入哈尔滨市所属的巴彦、方正、木兰等县,访农户,看园区,亲身感受到了各县以更高定位、更大视野谋划新的发展战略,对“强县”战略进一步再动员,把上项目、强产业作为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任务,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用真功夫抓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结构调整、规模经营的重大突破,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局面。
发“貂财” 打造毛皮交易中心
记者走进巴彦县丰乐乡大板房屯,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哈尔滨市特种养殖专业村,有着10多年的特种养殖历史。
全村200多户村民饲养狐、貉、貂超过10万只,年人均销售毛皮收入在8000元以上。大板房屯的毛皮远销到河北、浙江等省,并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作为毛皮集散地的大板房屯年销售貉皮达30多万张。去年,丰乐乡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从浙江桐乡市引进投资1.3亿元,在大板房屯筹建集特种养殖、销售和加工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
在华强毛皮大市场养殖区里记者看到,敞开式场地上饲养着银狐、蓝狐、白狐等名贵耐寒狐狸品种,而在封闭式养殖区内,饲养着十分娇贵的獭兔。据丰乐乡党委书记刘万利介绍,该市场建有办公区、养殖区和交易区,可同时接纳300名客商入驻,安排150名当地农民就业,并能饲养30万只狐、貉和獭兔等动物。今年丰乐乡已销售各种毛皮90多万张,到年底毛皮销售将达170多万张,是以往销量的6倍,农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
去年10月,华强毛皮大市场在巴彦县大板房屯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市场已交易各类裘皮20万张,交易额上亿元。随着市场二期动工,裘皮服装加工项目将被引进到大市场内,从初级原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加工,华强毛皮大市场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毛皮交易加工中心。
集约化养殖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建成一批以规模养殖场为核心、养殖大户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户为基础的集约化养殖示范基地。到2016年,全县生猪和特种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分别达到150个、10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和60%以上。
加快园区建设。巴彦工业园区重点以肉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为主,兴隆工业园区重点以粮食加工和生物制药为主,丰乐特种动物养殖园区以狐貉和獭兔等特色养殖加工为主。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园区硬件环境,提升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形成具有巴彦特色的产业集群。
到2016年,巴彦县生猪饲养量达到700万头,特种动物饲养量达到5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畜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特种动物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
大畜牧战略 培育县域主导产业
巴彦县把“畜牧产业”确立为今后重点发展的立县产业,按照“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的要求,加快发展以生猪、特种动物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主导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巴彦县生猪、肉牛、家禽和特种动物饲养量分别达到247万头、17.8万头、909万只和51.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5%、9.8%、10%和78.5%。
巴彦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和优良的畜产品养殖带。土地、粮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为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全县有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生产企业450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3个,今年生猪饲养量将达到400万头,其中绿色健康猪达到6万头。
在巴彦县当前的产业布局上,雨润集团和七合集团一期、金锣集团二期开工建设,正邦等畜牧加工企业的成功签约,正在洽谈的大北农、广西杨翔集团,这些都将在全县畜牧产业建设上发挥主角和龙头作用,将带动全县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