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以“西瓜之乡”闻名,在这个“西瓜之乡”里,出了个“西瓜王”曹敬旺。曹敬旺家住曹西村,他1960年出生的时候正值大饥荒年代,“红芋糊涂,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吃红芋长大的曹敬旺由于缺乏营养,打小就面黄肌瘦,因此他对贫穷有一种切肤的感受,他渴望摆脱贫困。为了挣钱,18岁那年,他去了密县煤矿拉煤,4年里吃尽了苦头,挣的钱却刚够结婚的花销,“洞房”还是借邻居家的。为了多挣钱,曹敬旺改行到三门峡市干油漆门窗、粉刷涂料等装修活,由小工到大工,再到分包工程,个中艰辛自不必说,这一干就是14年。14年里赔赔赚赚,到头来还是囊中羞涩,发财的梦想依然很遥远。无奈的曹敬旺几近绝望,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2016年,彷徨中的曹敬旺回到了曹西村,当看到村里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不断发生变化时,心中感慨不已,他马上加入了脱贫致富的队伍,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先后去了山东临沂、寿光等地参观学习,看到别人靠种反季节大棚蔬菜发家致富,他心里痒痒的,往日那致富的梦想再次让他辗转难眠。但是,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拿什么去发家致富?在他愁苦烦闷、无计可施的时候,乡党委书记董天成登门家访。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两人坐在院子里,月亮透过残缺的院墙听二人夜话。“俺想建一个大棚,种反季节瓜果蔬菜。”“中。”“俺没资金。”“党委、1212帮你想办法。”“俺不懂技术。”“党委、1212请老师教你。”“俺地少。”“党委、1212帮你流转土地。”第二天,董天成安排乡干部王同杰带着信用社人员到曹敬旺家,王同杰个人担保帮他贷款10万元,流转土地19亩,建了48个大棚,种植“8424”反季节西瓜。那段时间,乡干部王同杰、驻村第一书记陈乐义、驻村工作队长张永建经常到曹敬旺家,给他带来科技书籍,教他种植技术,帮他出谋划策,甚至与他一起劳动。这让曹敬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县乡党委、1212的关心与支持,让他觉得自己没理由不努力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曹敬旺带领儿子、儿媳不分白天黑夜的精心侍弄下,大棚里的西瓜长势喜人,大获丰收,以每斤2元多的价格远销上海、苏州等地,一季就收入20多万元,成了附近名噪一时的“西瓜王”。曹敬旺的致富梦也总算实现了。
现在,他又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再次扩大种植规模,决心让“西瓜王”的称号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