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沙河市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纪实
“播种收割机械化、浇地灌溉有水枪,地里推广优质麦,路边种植速生杨。”这是河北省沙河市高标准农田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缩影。
近年来,沙河市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挖潜增效,使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80元,同比增长10%。
资金围绕高科技农业聚集
作为经济结构转型中的资源过渡型城市,沙河市坚持资金使用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倾斜,将资金安排向支持高科技农业发展聚集,围绕“科技”实施了“五化联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即推进农业开发园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管理现代化。
沙河市西部山区水磨头村和刘石岗渡口村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村。这两个村村东侧是大面积山地,过去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农业耕种的复种指数不高,制约了土地有效利用、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过去,我们村东侧的山地全部是荒坡,因为浇水不方便,种植农作物成活率特别低,满山遍野只能生长一些酸枣枝条和野荆条。现在好了,通过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山坡上现在不但能种小麦,还种了苹果、柿子、核桃等经济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成和收入。”说起农业综合治理前后的变化,这两个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沙河市财政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2010年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554万元,对该地区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通过平整土地、培肥改土、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共开发土地面积8200亩。项目区现均已种上了小麦、果树等农作物,既能改善生态环境,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预计平均每年可新增产值574.8万元,增加纯收入120.7万元,附近农民人均可年增收239.7元。
科技成农民增收助推器
从综合项目开发到综合生态治理,从高科技示范园到发展现代化农业,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沙河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始终把依靠科技助农增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农民在致富之路上越走越宽。
他们将良种与良法深度融合,选择优质专用麦种,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小麦的生产环节,指导农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改进耕作、栽培、植保等全套技术,充分挖掘耕地的生产潜力。同时,还积极支持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和畜牧等部门的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各基层站都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自动虫情观测灯、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水分测定仪等相应的高科技办公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农作物和林木是否感染了病虫害?牲畜是否患病?土壤有机物含量是否均衡?现在只需一个电话,临近的基层农业技术站工作人员就会赶来帮我们认真查找问题、解决疑难。”在采访过程中,农民对技术站人员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据了解,目前,沙河市种植高产优质粮的比例达到95%。同时,全市建成了平原区2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山区丘陵5万亩小杂粮基地、200亩天兴试验示范场及800亩绿洲高效科技农业园区。
农业机械化操作增产增效
近年来,沙河市认真落实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业机械6.97万台,农机总动力64.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80%,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县”。
通过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应用,全市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平均亩产水平提升了30%左右,农民平均亩产收入也增加了300元,全市农民年可增收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