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河北望都农民返乡养殖貉子比打工挣的多

发布时间:2010-05-17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摘要:作为我市的农业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望都的一大潜在优势。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农民,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创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打工不出村,形成了人人思致富、人人谋发展、人人都创业的浓厚氛围。

 作为我市的农业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望都的一大潜在优势。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农民,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创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打工不出村,形成了人人思致富、人人谋发展、人人都创业的浓厚氛围。

  “还巢凤”回乡再展翅

  在望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口袋里有钱,客乡发展也有一定实力和基础,但是他们主动放弃外面优越的条件毅然回乡重新创业。当问起缘由,“家乡需要我们,我们更离不开家乡”、“创业环境还是家乡好,家门口干事业心里踏实”……回答大都朴实无华。

  郭同柱就是“还巢凤”再展翅的一个典型。

  老家在望都大青庄村,郭同柱早年在石家庄医药公司做药品推销,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些资金。2008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回乡挑头办起了一家占地6亩的制鞋厂,还安排周边各村百余名农民“离土不离家,就地进工厂”。如今,郭同柱的制鞋厂已经小有名气,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客商都上门要货,年利润达50多万元。

  近些年,越来越多像郭同柱这样的“能人”选择回乡再展宏图,无形中他们已经成为该县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望都因势利导,着力完善《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降低创业门槛,不断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放宽前置审批和经营场所限制,简化审批流程,着实让回乡创业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该县通过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多渠道建立创业基金、加大名牌培育力度等措施,健全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为“还巢凤”们创造了再次施展才华的“温床”。

  “归来燕”家业两不误

  “今年我养了300只貉,按每只每年纯收入200元计算,一年下来就可以挣6万元钱,比我原来外出打工挣得多多 了。”3月24日,寺庄乡养貉专业户王安明指着院子里一排排貉舍兴奋地说。

  王安明原是该县机械厂下岗职工。下岗后,他先后到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地打工,费劲不小,收入却不多。2009年春节过后,王安明没有再“飞”出去:“长期给人打工总不是办法,家里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有个大事小情也是干着急,所以我决定在家创业。”

  听人介绍,王安明参加了县里开办的自主创业培训班。经授课老师耐心指导,王安明计上心来,“养貉是条好路子”。说干就干,一开始没有经验,便小规模上,一年下来算算收入还行。今年王安明想扩大规模,而且得到了县就业局提供的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王安明如虎添翼,“创大业、创好业”的劲头儿更足了。

  “家门口”创业,越来越受到该县外出务工人员的青睐。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算亲情账,“守在家门口”都是权益之选。不但每年可节约一笔可观的往返路费,家里人也不再为农忙抓不着壮劳力而犯愁,而且方便上照顾、孝敬父母,下教育、培养子女。“家庭、事业两不误,这日子越过越有劲。”王安明笑着说。

  “庄稼汉”就地挣外块

  近年来,蒙牛乳业、希努尔男装、泰兴高速护栏、九安门业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望都,加之该县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把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自己的土地上“请”了出来,就近就地走上“工作岗位”。

  “平常早清儿、傍黑儿就把农活干了。白天的工夫儿都在村口的厂子‘上班’,干好了一个月能拿1200多块钱的工资呢。”该县庄稼汉魏丰收告诉笔者:“外头打工什么都是问题,租房子,孩子上学……烦心的事儿多着呢。这多好,啥也不用操心。”在望都,有越来越多像魏丰收这样的“铁杆庄稼汉”,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纷纷到当地企业上班,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梦想。

  “庄稼汉”亦工亦农、兼业务农,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从事二三产业,鼓起自己的“钱袋子”。从另一侧面看,“离土不离乡”,不仅增加了就业,又促进了城乡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