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吹了十天,电吹风吹坏了七八个,可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举动,还真的让范天环烤出了想要的果子。范天环觉得这样的办法可行,他投入了全部积蓄20多万,根据电吹风的原理,开始建风干烤房。可是村民都觉得,这事儿还是不靠谱。
【历尽艰辛建特色烤房 烤出优质罗汉果年销百万】
朋友李春宏:我们从来搞这么大的烤房,现在你搞大的烤房,你不会成功的。
村民范天全:这个搞不成功,都说他肯定是搞不成功的。
大家的担心成了现实,范天环新建出来的烤房,还是控制不好温度,烤不出好果子。他只能不断拆了建,建了又拆。很快,范天环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50多万的债务。那时的他,甚至穷得连肉都买不起。
村民谢水弟:他过年就是买了两斤猪肉,连鸡都没有,一般我们要杀鸡、杀鸭,吃腊肉,他就是买了两斤猪肉,大年初一我到他家里玩,看见他真的很穷,很寒酸的。
压力太大,范天环只能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唱歌,这是他唯一发泄的方式。
范天环:有多少苦,无论未来多少愁。
那段时间,是范天环最难熬的日子,他本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结果花了几十万建特色烤房,却总也建不成功。可是停手,又不甘心。
范天环:就像我们到山里面去挖矿一样,知道里面肯定会有矿,但是打这个道要打多长时间。你不打,会前功尽弃了,如果打下去,希望肯定会有。
范天环只能想办法凑钱,继续建烤房,他卖掉了山上还没成林的沙树,把卖树的四十几万,又砸进了烤房。这一次,他干脆住进了烤房里。请不起工人,他就自己上山砍柴烧火。
妹妹范英:老看一样东西,都是不作声了,有时候看十几分钟,或者是一待半个钟头在那里就不动了。
住在烤房的那段时间,范天环常常一动不动地盯着墙上的温度表,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总结了温度变化的规律,2008年9月,范天环终于成功烤出了第一批好品质的干果。
范天环:我就是心想,我基本上算是成功了,九九八十一难我基本上走完了。
范天环:这都是我们永福的罗汉果,这是传统工艺烤的,土方法烤的,它就是偏黑一点、绿一点,这个是现代的工艺烤的,它的颜色黄一些,它毛毛的话,保存完好一些。打开看一下。
范天环:这个黄色。
记者吴圆圆:这个颜色比较暗。
范天环:对,暗。
记者吴圆圆:这个属于,还是那种偏黄的颜色。
范天环:对。用这一杯品尝。这是我们永福好的罗汉果泡出来的茶。
记者吴圆圆:颜色上面就是啤酒色一样。
范天环:对。
记者吴圆圆:喝起来就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范天环:这一个再品尝一下。
记者吴圆圆:有点焦味,有点药味。
范天环:对。
记者吴圆圆:味道没有那个纯正。
范天环:对。
范天环用自制烤房烤出来的罗汉果,不仅外观漂亮,口感也非常好,随后,他把自己的罗汉果价格提高了三倍,尽管如此,还是供不应求,2008年底,范天环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50多万元。
【众人跟风建特色烤房 罗汉果价格降到低点】
看着范天环这么快就挣了大钱,很多村民也跟风建起了烤房,自己收购罗汉果,然后烘干销售。一年时间,当地就出现了二十几家烤房。
2009年底,随着市场供应量不断扩大,罗汉果的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个小果两毛钱都卖不出,大家都把罗汉果叫做“落难果”。
村民谢安富:小果的话,你就是两毛钱一个都没人要,甚至倒掉的都有。
永福县罗汉果加工商蒋世素:这大家都说,这街上(的)人都说是落难果,不是罗汉果了。
【他反其道而行之 不降价反而提价】
行情很差,很多人的罗汉果都砸在了手里。可这时,范天环却说他的机会来了,他不但不降价,反而要涨价。
永福县罗汉果加工商阳春燕:是不是他疯了,别人价格这么低,他还这么涨价,还要收。
永福县土特产经销商卢俊:反正我们当时和他说这个情况,现在这个市场这么淡,你还把价钱提上来,我估计难卖。
可半个月后,就当很多销售商还在为自己降价都卖不出去的罗汉果发愁时,范天环的高价罗汉果却越卖越好。
永福县土特产经销商姚燕姗:客人又来买了,你跟我说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太清楚。别人说从就是认可这个果,(它的)功效好,喝起来(口感好)。
所有人都降价的时候,范天环之所以涨价,是因为他明白,通过这种方式,一定能吸引很多人关注。村民虽然跟风建了烤房,但用的,还是65度以上烘烤的老式技术,果子的品质跟自己的完全没法比。他认为,只要让消费者注意到自己的果子,就一定能卖出去。
范天环:人家的价格非常低的时候,我们就把价格拉起来,拉起来,让大家刮目相看,为什么他的价格卖得这么好。消费者的话,有一个心理,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的价格太低了,你的产品又好,价格又太低的话,别人看不起的,认为你跟他们那种劣质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
永福县土特产经销商吕崇发:肯定很震惊。他就是胆大,胆大做出那种(事),比正常人的思维要好一点。
从那时起,范天环的罗汉果销售量连续四年不断扩大,2012年,他的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村里人也渐渐理解他的那些做法,现在,再也没人叫他范天坏了。
永福县县长:罗汉果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在我们龙江乡龙江村范天环书记的带领下,通过他的传帮带,以及他的公司加农户的这种模式,带动了我们龙江乡80%的(农户)种植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