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在崇信县的乡镇村组,不论是在苹果园里,还是蔬菜基地,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该县按照“牛果菜富民、煤电化强县”的总体要求,在川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塬区发展苹果产业,全县发展牛产业,促使产业发展由“弱”变“强”,群众增收渠道由“窄”变“宽”,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的希望。
“牛路子”趟得宽
9月22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崇信县黄寨乡白新庄村,见到了“牛倌”张亚东,他正在忙着给自己的牛添加饲料。2008年,张亚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建办了黄寨乡第一个占地8亩的规模养殖园——百兴养殖园,修建了养畜暖棚12栋120间、肉牛冻配改良点3间,购买良种肉牛200头,当年饲养量达300多头。通过不断地发展拓宽,联合该乡黄土、白新庄、张寨、新堡4个养殖小区29户养殖户注册了恒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建办了年产2万吨的百盛牧业有机复合肥生产厂,实现循环利用。
据了解,白新庄村牛饲养量达到2600头,其中5头以上养牛大户新增60多户,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至目前,崇信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7个,培养10头以上养牛大户150户,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年均达到11.6万头和5万头,玉米秸秆转化率达到85%以上。
“金果子”效益好
“县上对我发展苹果产业很关心,地膜、树苗等需要什么就帮助什么。现在,我家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观。”说起他家的8亩苹果园,崇信县柏树乡信家庄村村民信军红格外兴奋。以前,信军红一家生活困难,只能靠他外出打零工养家糊口。几年前,为帮助信军红尽快脱贫,帮扶的县、乡领导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计划,为他免费提供苹果树苗、进行技术指导,扶持他发展苹果产业。现在,信军红家的苹果有了好收成,他也实现了脱贫解困。为此,他逢人便夸扶贫政策好。
崇信现在果园面积增加到10.4万亩。去年,全县果品产量突破1.8亿万吨,实现收入6100万元,出口优质苹果80吨,创汇50万美元。
“菜篮子”前途广
“‘崇信西瓜’、‘崇信甜瓜’过后,我们又种植了其他蔬菜。这几天我拉芹菜去卖,不一会就卖完了,一天有500多元的收入。”谈起自己种植的大棚蔬菜,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村民于占海激动地说。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介绍,于家湾村现在户户都在种菜,还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蔬菜产业。
崇信县围绕推进蔬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立足汭河川区资源优势,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了九功塬子等千亩设施蔬菜基地2处,方盛百亩香菇生产基地和杜家沟等8个百亩蔬菜示范点,建成日光温室1403座1546亩,蔬菜大棚20515座12677亩,年种植高原夏菜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设施蔬菜比重达到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