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甘肃榆中:3年引进103品种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3-11-04  来源:兰州日报
摘要:金秋十月,榆中北山,农民们盘点着旱作农业的收成。“有老师的新技术、新品种和亲自指导,今年12亩小麦亩产达到200多公斤,比露地条播小麦亩均增产80多公斤,增产幅度六成以上……”贡井乡贡井村一社村民张福喜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金秋十月,榆中北山,农民们盘点着旱作农业的收成。“有老师的新技术、新品种和亲自指导,今年12亩小麦亩产达到200多公斤,比露地条播小麦亩均增产80多公斤,增产幅度六成以上……”贡井乡贡井村一社村民张福喜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兰州市榆中北山地区为旱地雨养农业区,区内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小麦种植面积较大,是受旱灾威胁最大的作物,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甚至绝收。同时,玉米、马铃薯、蚕豆等农作物的种植生长也不容乐观。俗语说一年的庄稼两年务,可一直以来,北山农民们有付出却没收成是常有的事。

  今秋,张福喜家的大丰收得益于科技人员蹲点服务。原来,为发展兰州市旱作农业,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年前,市农研中心在张福喜所在的村设立了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张福喜亲切地称为“老师”的,正是基地的蹲点“点长”――市农研中心高级农艺师贺建华及他的技术团队。

  “凝练成熟技术,切实为全市旱作区农民探索增收路子。”市农研中心农作站站长谢成俊说,中心2011年设立了榆中县贡井乡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并确定副站长、高级农艺师贺建华为“点长”,农艺师魏珑、王国宇、王平为骨干的蹲点团队,全站技术人员后方配合。3年来,蹲点人员扎根基地,吃住在农村,与试验户一块种地,做到了技术务实。3个农作期内,积极开展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广。

  设点伊始,张福喜就成为试验户,开展了玉米、小麦、胡麻、荞麦和莜麦的试验示范,与技术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2012年又在2.5亩耕地里开展了旱作新技术――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引进试验。这是一项以集雨、抑制水分蒸发、光热资源利用、节约劳力、免耕、多茬种植为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新技术。2013年春,张福喜家的12.5亩旱地全种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虽遭春旱,依然出苗整齐、长势旺盛。秋后盘点:平均亩产达到209.5公斤,比露地条播小麦平均亩产125.9公斤增产83.6公斤,增产幅度达66.4%。另外据田间测试,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提高18.76%。

  徐志杰是该村一位热衷于试验、接受能力较强的新型村民,也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受益者。从2011年来积极配合试验示范,从播种到收获,精耕细作,多方留心,他家的一块块旱地几乎成了试验田的浓缩版,玉米、马铃薯、蚕豆、豌豆、大蒜、旱作蔬菜都成了全村第一位试验带头人。2013年,在3年试验筛选基础上,他家种植的15亩旱地,全种上了临蚕11号蚕豆新品种,运用了全膜覆土穴播新技术,当年蚕豆平均亩产达到392.8公斤,比露地蚕豆平均亩产211.4公斤增产181.4公斤,增产幅度达85.5%。

  3年来,该基地共开展了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引进、相关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为主的多项试验示范。累计引进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蚕豆、豌豆、荞麦、莜麦、食葵、油葵、谷子等作物11类103个品种;引进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全膜双垄沟播拓展栽培、全膜双垄沟播套种等新技术3项;引进了降解地膜、黑色地膜等两种新材料。开展旱作丰产栽培试验研究29项,在引进、筛选、试验的基础上,累计示范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2135亩。蹲点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观摩演示、田间指导等方式培训指导周边农户数百人次。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