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仓放养草地鸡
从2008年开始在自家退耕还林地里放养1000只草地鸡开始,榆中北山贡井乡佐堤村村民刘吉仓依靠种植马铃薯和放养草地鸡走上了致富之路。2008年刘吉仓注册成立了榆中县第一家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5年来,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9000余亩,其中种植马铃薯2000亩、中药材5000亩、双垄沟玉米1000亩、种植苜蓿及绿色散养鸡用地1600亩。刘吉仓致富不忘乡亲,在他的带动扶持下,全村已经有40多户村民加入到了“吉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仅放养草地鸡就达到10万只的规模,许多村民正是依靠放养草地鸡脱贫致富。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榆中北山似乎永远都是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的荒凉景象。然而就在这个许多人印象中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为许多村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近日,记者在兰州市种子管理局王生明副局长的带领下,前往北山采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吉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吉仓。
在贡井乡,我们见到了刘吉仓,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经拥有1500万元固定资产的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跟随刘吉仓,我们前往他的草地鸡放养基地。“看,那就是我们放养的乌骨白乌鸡。”在远处半山腰的一片林地里,绿草丛中点缀着无数个小白点。刘吉仓说,那里就是草地鸡放养基地,“目前这里放养着1万多只乌骨白乌鸡和青雀麻土鸡。”
2007年,刘吉仓在山西大同销售土豆时,看到当地有很多土鸡养殖专业户,收入都很好。受到启发的刘吉仓决定自己也尝试一下。2008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自家退耕还林地将1000只鸡苗进行放养,经过5个月的饲养,除去成本,净赚了5000元。
靠放养草地鸡尝到甜头的刘吉仓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8年成立“吉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散养土鸡,创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从2010年开始,刘吉仓依托“吉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按照“鸡苗集中饲养,成鸡分散放养,成品统一销售”的方式,在贡井乡、中连川乡、魏岭乡发展散养鸡5000只至10000只以上大户7户,500只以上40多户。去年,合作社又租购土地1000亩作为散养用地,续建鸡舍500平方米,新建水窖10眼,其品种也向优良化、多品种方向发展。目前,合作社草地鸡放养规模已经达到10万只。
据农业养殖专家介绍,榆中北山地区海拔在2200-2600之间,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完全不受外界噪音和空气污染,当地苜蓿、草籽资源丰富,属于优质的草地鸡放养基地。
“山上空气好,虫草丰富,放养的土鸡是原生态的。”刘吉仓告诉记者,为了让山鸡更“土”,他完全采用散养的方式,让土鸡全天候在山上觅食天然青草、昆虫,饮用天然窖水,辅以玉米、稻谷等杂粮,大大提高了鸡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这些年,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食品安全,我们放养的土鸡是纯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的青睐。”刘吉仓说,现在每只土鸡售价在100元左右,一只鸡的利润在20元左右,“这些年,我仅靠放养草地鸡一项,每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除了带领村民靠放养草地鸡致富,刘吉仓还在北山地区建立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合作社以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为马铃薯繁育技术依托单位,充分利用9000多亩流转土地的优势,年种薯生产能力达8000多吨,同时种植甘草、党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依靠多种经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裕才是福”。这是刘吉仓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些年来,他依靠合作社,带领一户户村民通过辛勤劳动走上富裕之路,刘吉仓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回报。2009年,合作社被甘肃省农牧厅授予“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1年甘肃省农牧厅向合作社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012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展望合作社的前景,刘吉仓信心满满。他说,今后合作社将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经济实体的同时,扩大绿色散养鸡的养殖基地,争取做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力争使农产品再上一个新的档次,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农业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