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东乡族唯一的聚居地区,也是西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虽然山大沟深、天旱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却产生了一个出了名的餐饮品牌“东乡手抓”.而当地政府和群众也在多年摸索中,找到了一条围绕“羊”来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路子。
“手抓羊肉”是东乡族的传统风味,但东乡县的“羊经济”发展之路却走得并不平坦。“交通不便”这一长期限制当地发展的“卡脖子”因素让想要借助品牌优势,做大肉羊育肥产业的当地政府也无可奈何。在东乡族干部、临夏州工会副调研员马成伟的记忆中,有过这样的故事:扶贫单位送去“扶贫羊”,想让群众育肥挣钱,一些群众却在干部走后把“扶贫羊”吃掉了。
“其实不是群众不想养,是养了也卖不掉。”马成伟说。东乡县平整地很少,群众多散居在山顶或山沟,交通极其不便,要将辛辛苦苦养大的羊赶下山去卖,谈何容易。
这种不便利,尤以毛沟流域的锁南镇王家村,春台乡阳洼村及东塬乡赵家村、毛沟村、东塬村为甚。毛沟人过去有很多辛酸的笑话。“一下雨,毛沟遍山的红土化成泥浆,根本没法走路。勉强出来的,也带着两腿泥,所以城里人一看到两腿红泥就知道是毛沟人。”马成伟回忆道。
经历过这些曲折,不少干部体会到,扶贫,扶植产业的路走对了,但是要发展产业,必须有配套的环境。东塬乡党委书记闫宏瑞说,今年开始的毛沟流域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总投资2.6亿元的毛沟流域连片开发项目包含新修锁折二级公路21.68公里,硬化村道17条、17公里,建便民桥2座、过水路面6处、涵洞3处。
除了修桥铺路,对于居住过于分散、硬化路难以到达的101户居民,当地还整合项目,实施了易地搬迁。紧靠路边的马艾布家就是从山顶的窑洞里搬下来的,房子刚成型,还没完工,马艾布一家已经迫不及待地迁进新居。“搬下来方便多了!”
“基础设施的配套,让最穷的死胡同,成了扶贫的主战场。”马成伟说。
闫宏瑞告诉记者:“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下一步就可以开始培育产业。”毗邻锁折二级公路、有便利交通做后盾的春台乡阳洼村,已经形成了“羊产业”的雏形。记者看到,今年由临夏“二洒手抓城”的老板马二洒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7000平方米万只肉羊标准圈舍就矗立在锁折路边上。这个圈舍属于马二洒和当地12户多年从事肉羊养殖,具有一定养殖经验、技术和资金的农民合作成立的东乡佳杰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法进行管理,开展肉羊自繁自育和异地育肥,育肥羊均由“二洒手抓城”统购统销,再送上餐桌,从而构成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链条。
由于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很多农户家中只剩下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但他们同样具有养殖经验和饲养能力。对于这部分人,马二洒的公司采取了分散养殖的办法,带动他们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间养殖致富。先由马二洒垫付资金统一采购配给基础肉羊和优质饲料,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50天的育肥期满后,公司按稍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回购,逐步扣回先期垫付款。
“这样就解决了农户养羊的启动资金问题,目前这个公司已经带动了52户当地养殖户。”东乡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光明说。
马二洒还将阳洼村精于制作“东乡手抓”、有意在餐馆打工的81名青壮年劳力吸纳到“二洒手抓城”在临夏和甘南的4家分店中,让他们融入这一产业链条。
马光明告诉记者,“餐饮公司+养殖基地+分散农户”的新扶贫模式在阳洼村试点完善后,将逐步向全县推广。“有了通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作为保障,用3到5年时间,毛沟流域‘绿色无公害’的肉羊养殖品牌就能打出去,并成为‘东乡手抓’肉羊重点生产供应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