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庄浪县万泉镇发展苹果产业助民致富纪实

发布时间:2011-09-1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摘要:  果品鼓起了万泉农民的“钱袋子”。万川村的张改过丈夫以前靠收破烂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2004年开始种苹果树,短短的几年,他的家里就变了样。去年,他花了4万多元翻修了房子,购置新式家具。现在家里有4亩果园,每年的纯收入在3万多元。村上像他这样的农户比

  又到苹果飘香时,秋色染红了山川的层层苹果林。循着随风飘来的果香,记者走进了全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园区庄浪县万泉镇1200亩“国家苹果标准园”,只见马路两旁的果园上面,被一层层防雹网严密遮盖,里面到处安装着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板等防虫害设施。正在林间劳作的万川村果农万旭生夫妇告诉记者,他们家7年前就从果园尝到了甜头,目前共栽种了4亩果园,收入比过去种粮强几十倍。据万生旭夫妇介绍这种设施果园,防雹网是由上面免费提供的,投资不算大,但生产出的果品质量好,价格高,每亩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然而,这只是庄浪县万泉镇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我们一定要把苹果发展成全县的主导产业,政府埋单,扶持老百姓先把苹果‘摇钱树’栽植起来。”铿锵的言辞表明了庄浪县委、县政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筹资800多万元,对苹果苗木、农膜和肥料予以全部补贴。万泉镇更是抓住这一机遇,联合果业协会,开展了各种培训,通过建好示范点,全力落实幼树栽植管护措施,从源头上确保了新栽苹果树的成活、成园。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难看出庄浪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苹果这一主导产业的强烈意愿。

  抓管理夯责任

  将苹果作为为民谋福的支柱产业

  作为一个果园大镇,近年来,万泉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明确提出了要以苹果生产为中心,一切工作为苹果让路,一切政策向苹果倾斜,一切工作围绕苹果开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整流域规划、规模化扩张,走出去学习,请专家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林果收益逐年增加,苹果已成为万泉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在新植园建设上,该镇在万庄、清水沟、崔坪等3村定植苗木8.4万株,集中连片栽植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2000亩,间作套种全膜洋芋、黄豆2000亩,配套产业道路4条10.4公里;在幼园管理上,对石门沟、清水沟、田岔沟、王岔北山、徐城坟湾、田坪凤凰山、老虎湾等7个4年内的幼园2.2万亩,全面进行了树盘覆膜、间作套种、剪枝拉枝、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使果园巩固率达95%以上;在丰产园标准化管理上,对三万坪、邵坪塬、北川等3个丰产园的4200亩果园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落实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常规管理技术。同时,扩大北川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规模,新增防雹防霜网棚150亩,悬挂粘虫板3万片;在老果园改造上,对南川、高川等两个老果园3500亩全面实施改造,集中实施提杆、落头、开角等技术措施2000多亩,铺设保墒黑膜500亩。据了解,该镇先后建成高邵坪、三万坪、田坪凤凰山、徐城坟湾、北川、王岔北山、清水沟流域、石门沟流域、田岔沟流域、老虎湾流域等10处千亩以上苹果基地,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全镇果园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2010年万泉镇的果品产量达2.6万吨,果品产值达7800多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2600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86%。苹果产业撑起了万泉农业的“半边天”。

  抓宣传重投入

  将扩规模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万泉镇把算账对比作为宣传工作的突破口,组织全镇干部深入农户帮农民算种粮食作物和栽苹果树收益的差距。利益驱动是万泉苹果产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一亩园十亩田”、“百棵苹果树,能富一个户”,成为万泉果农的经验之谈。

  庄浪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小林说:“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形成产业。‘十二五’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了以5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十二五’期间建成50万亩苹果基地,全县最佳适生长区基本全覆盖,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的目标。”为了把苹果产业发展成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万泉镇党政一班人提出了“压粮上果”的产业发展口号,不断壮大苹果栽植面积。一是每到冬季农闲时节,要求干部走村入户,通过宣传优惠政策,算对比账,展望苹果产业前景等方式,动员群众栽植苹果,及早落实来年春季苹果栽植地块。二是除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苹果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外,万泉镇还通过自筹资金,每年都拿出部分苹果苗木补贴、青苗补助、浇水等,将群众的负担降到最低,激发了群众的栽植热情。三是在苹果栽植过程中组建技术服务队和督察组,栽植完成后成立管护队,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如今,万泉镇从干部到农民,从政府到村社,务果能快速持续增收,把苹果培育成全镇一果独大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

  抓培训提品质

  将科技作为产业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在苹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万泉镇将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方式提速科技增效步伐,全面对果园实行严格管理,加强系列化服务,从果树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要求指导生产。一是加强培训。结合苹果生产的季节特点,通过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进园示范等方式,对果农进行培训。二是优质示范。为了让群众能清楚地看到什么是优质苹果示范园,什么是好果园,该镇要求每位领导包抓创建一个优质苹果示范园,并将包抓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县科协和果业局作为技术包抓人员,全力指导优质示范园的创建。各示范园不仅制定了创建规划和技术措施,按优质标准流程规范化管理,还大力应用精修剪、大改型、强拉枝、施用农家肥、生物防虫、套袋、铺设反光膜、防雹网等技术措施。经过努力,全镇建成“矮砧密植+新优树形+砂田覆盖”的北川千亩国家级标准果园示范点一处,总面积1200亩。该示范园去年完成了创建国家标准果园的工作,各项工作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该示范园的管理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并通过典型培育,重点建成了邵坪塬4000亩山地沙田苹果基地一处,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广高接换优、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覆膜铺砂、病虫综合治理等现代化果园管理技术,培养高光效树体结构;投资22万元在该区域新增覆沙覆膜面积600多亩;投资16万元建成一条长6公里的环山道路,并进行铺沙;累计培训果农8000人次,每户达到有一名技术明白人。同时,建成清水沟阳坡2000亩红富士苹果基地一处,在清水沟流域栽植苗木8.4万株,集中连片建成2000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在该区域无偿提供地膜2600公斤,间作地膜洋芋2000亩;投资15万元,新建果园产业道路10.6公里。各示范园苹果收入高于普通果园收入的25%。通过示范,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苹果产业的前景,也看到了科技务果的重要性,现在,果树的适时环剥刻芽、剪枝抹芽、地面铺反光膜、空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早已被万泉果农所熟知,苹果套袋等先进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万泉苹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也使果品在远销广东、四川、陕西、福建等十多个大中城市的同时还间接出口东南亚等国,其个大、色鲜、含糖高、品质优、耐储藏等深受消费者好评。

  抓项目强基础

  将苹果产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为了解决果农果园栽培生产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苹果销售难等问题,万泉镇积极向上争取,在发展果品产业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彻底扭转道路、电力、供水等影响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协调国土、水利、住建、司法等部门,建立健全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利用治河增地,规划果品产业发展后续园区,在去年建成贮量5000吨的鑫盛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今年,该镇又新开建投资660万元、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贮藏5000吨的气调果库1处,预计9月底前能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全镇共有气调果库8处,年贮藏能力可达到2.8万吨。投资460万元,建成占地1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纸箱生产车间,配套建成库房及职工宿舍1000平方米,晒场1处2000平方米,届时年生产纸箱500万个,总产值3500万元,年创利润可达260万元。同时,全镇充分发挥和利用果品销售协会、果品销售经纪人穿帮引线的作用,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掌握果品销售价格,不允许有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从而真正实现果品发展上的提质增效,有力增加果农收入。此外,苹果产业的做大做强,也带动了当地贮果业、果品包装业、运输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就业。如今,万泉镇的苹果产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低效型向高效型转化,产品结构实现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市场调节实现由鲜果常规供应、旺淡季大反差向鲜果周年均衡供应转化,营销方式由单一传统经营向多元化、多模式带动的产业化方式转化。从而加快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步伐,真正走出了一条“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果品鼓起了万泉农民的“钱袋子”。万川村的张改过丈夫以前靠收破烂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2004年开始种苹果树,短短的几年,他的家里就变了样。去年,他花了4万多元翻修了房子,购置新式家具。现在家里有4亩果园,每年的纯收入在3万多元。村上像他这样的农户比比皆是。

  果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万泉镇邵坪村以前春节刚过,村里的年轻人就纷纷出外打工。果品发展起来之后,这两年村里基本上没有一个人出去,摘苹果的时节,还要从其他地方雇人。邵坪村种植、贩运大户邵小兵说:“现在不光政策好,政府也领导有方,栽植苹果出效益,能致富,现在的年轻姑娘选婆家,看的不再是‘老三样’,而是看男方家里有几亩果园……”


  果品供出了大学生。在高川村采访中,记者在果园里见到了一位高大爷,他们一家人正忙着从果树上取套袋,他动情地告诉记者说,他有三个孙子,大孙子在甘肃农业大学就读,每年要花近一万元,老二今年刚从平凉技校毕业,老三在庄浪一中上高一,三个孩子一年的花费要2万多元,“如果没有那几亩园子撑着,孩子们上学花的钱我这辈子怕是还不清!”据高川村村支书高相中说:“我们村里的变化全在村外,从1996年到现在,全村6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工作,当初,供给他们上学靠的是苹果收入。现在村里的农民还是靠苹果收入供孩子上大学,每年有30多名高川村的孩子走出山村走进大学。”

  小小的苹果,正在成为万泉老百姓的“财柱子”。果品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立体效应正在庄浪县逐渐凸现出来。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