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走进了永靖县岘塬乡刘家村采访。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水泥小巷,串联起来的是一个规则美丽的村庄宅院。几乎家家都是“虎抱头”新房,木制雕花廊檐,铝合金玻璃阳台,松木椽檩,瓷砖铺地。
“我们是一个以砖厂和造砖技术发家致富的村庄。”说起刘家村,每个人都很自豪地向你“扔出这块刘家村的砖头”来。记者起初以为这里有大量的砖厂,眼前一定会是一个生态环境很差的村庄,或机器轰鸣,烟雾遮天。但到这里才发现是自己想错了。原来,刘家村人将砖厂开到了青海、新疆、西藏、秦皇岛等全国各地。2008年,刘生强等4人还将造砖技术带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到外地去办砖厂或者到砖厂打工,人们都会先问你贵姓,如果是刘家村姓刘,那就没问题,买卖保证做成,砖厂也放心包给你,人家还高看你一眼。”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不止一个人这样自豪地向记者重复同一个故事。 品牌的力量是怎么形成的?是地缘关系的接近,是民工来往的交流,是业务关系的促成,让刘家村的造砖技术走向了全国各地。
村子里轿车有100多辆
早在1977年,刘尚财接手了永靖县第二个村集体砖厂,岘子山的刘家村砖厂,由于这里土质好,黏性土质烧制的砖远近闻名,工艺好,质量好。当到了80年代初期时,刘尚财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迎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带出了很多匠人,他们走出刘家村,到外面承包经营砖厂,弘扬制砖工艺……
在这里采访,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男女老幼,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这个村子里的老板就有100多个,这个村子里的砖厂有70多家,这个村子里轿车就有100多辆,如果加上10万元以下的小车或者拉人的“面蛋蛋,有200辆是不成问题,不过那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各位读者朋友,你一定会以为刘家村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会忽视了教育。其实,他们不但以经济收入作为攀比,还以子女考上大学来竞争。因为,他们知道,知识和钱就是实力。
几天前,老板们捐款,给这里的准大学生赞助。一本奖励5000元、二三本奖励3000元、高职、大专生奖励2000元。村小学在全县统考得了第一名,奖励了2万元,让老师们出去旅游考察学习。刘尚财今年刚刚卸任村主任,但他还是一次性拿出了10万元奖励孩子们,用于建养老院、幼儿园等公益事业。在这之前,是他投资60多万元建立了村上第一家养老院、幼儿园。
一位身价数千万的
农民企业家
年过花甲的刘尚财是刘家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传统的制砖工艺大师。徒子徒孙遍及海内外一点不夸张,1992年,他在玉门镇王进喜工作过的地方开办砖厂。2003年,这位有着深谋远虑雄才大略的农民企业家,又转战青海省德令哈市开办砖厂,5家砖厂年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而这两年,他又进军现代服务业,在当地投资2200万元兴建宾馆,进军三产。
“以后的发展是旅游业,我们刘家峡就是这样,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从事三产,而我们这里又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我开的农家乐,去年被评估了1000多万元,其实,升值空间还很大,主要是没有宣传出去,另外,暂且做的还不够成熟……”说起城市化和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刘尚财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他不仅是一位身价数千万的农民企业家,还是一个公益使者,除了投资养老院和教育事业外。还投资生态改善,早在1997年,他就承包了刘家峡退水沟的653亩荒山绿化,如今,这里花香鸟语,各类经济苗木争艳……记者 张学江 文/图
这里被当地人喻为河州第一村,他们靠砖厂致富,全村开了70多家砖厂,但村子里找不到一座砖厂;这里有一百多辆车,但10万元以下或者营运车辆在他们眼里不算车,只是一个工具罢了。这里有467户2445人,却有一百多个老板,1200个制砖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