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带着泥土味的青年企业家陈耀祥来说,没有什么比浓浓的乡情更能击中他坚强的内心了。
那是一个冬天。阔别家乡多年后,陈耀祥陪同父母回甘肃通渭老家走亲访友。临别正是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天空正飘落鹅毛般的大雪,此时的山岗已是白茫茫一片。
陈耀祥心想,“这下怎么好?山梁难以逾越了。”
出了门,但见几十个乡亲提着铁锹、扫把立在雪中,把回城的路清扫得干干净净,从村子到山梁足有两公里长。嗖嗖的冷风中,父老乡亲们还拎着洋芋、粉条赶到村口相送。
在乡亲们信任的目光和深情的注视中,陈耀祥的眼眶湿润了。就在那一刻,他在内心默默许下承诺,要为家乡重修学校,要用一生带领乡亲们致富。这个场景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解释这个民营企业家内心厚重的“三农”情结与他执著的乡村实践。
“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当然,这是陈耀祥成为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后的想法。
这些年里,每当遇到大的挫折与困难,陈耀祥总会重返那个养育他的小山村,从中汲取能量,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位叫安泰俄斯的巨人,只要身体紧挨到大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助他打赢每一仗。
“回去再干,就是一个新的斗士,先前精神的疲乏一扫而空。”陈耀祥说。
向农民“传经送宝”
在陇西县最偏远乡镇靠近一片草场的地方,穿着白色衬衣的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张尤嘉坐在一把破木椅子上,正讲解着关于牛羊的养殖技术。听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纳鞋底的妇女,更多的人席地而坐,听得入神。
聘请顶尖的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农民“传经送宝”――这仅仅是中天集团培训农民的一个缩影。陈耀祥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要植入科技要素――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有解、“三农”问题可解的真正密码所在。
不难理解这家企业为什么急迫地要对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换脑筋”。用陈耀祥的话说,就是要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农业科技。
陈耀祥坚信:唯有这么做,农民才能致富,产业才能提升。如果离开农民,他的农业企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每年花几十万元培训农民,他都在所不惜。
29岁的刘丽茹4年来几乎都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培训农民。她清晰地记得董事长陈耀祥当初把这个重担交给她时的嘱托:“既然下去了,就不能搞面子工程。”
每年到牛羊投放的高峰期,她几乎天天要带领专家走乡串户。因为他们的培训能实打实地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被农民称作是“及时雨”。
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支持和认同中天集团培训农民的思路。有人甚至泼凉水:“祖祖辈辈都在养羊,改良什么啊?”
陈耀祥曾对他的员工说:中天文化就是对落后愚昧的挑战。
“要感谢这支队伍,中天搞农民培训实实在在。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耀祥说。
此言不虚。除了面对面的培训讲解,他们还自己编写教材,聘请专家制作光盘,免费发给农户。此外,他们还把全县养殖大户请到企业参观培训。
越来越多的人被陈耀祥的乡村实践梦所感召,加盟中天集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高天喜便是其中一位。2010年,他接受陈耀祥的邀请,到甘肃民勤县培育新品种杂交羊。这家农字号企业在迅速扩张的道路上,迫切需要在其他地方复制陇西的成功。
万亩盛放的金色葵花启发了这位年届古稀学者的思路。他尝试用葵花秸秆来代替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葵花秸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可以防病治病,防腐防霉变。我们尝试用它来做青贮,获得成功。”
过去,民勤大坝乡文一村村民焦多民从未计算过牛羊饲草消耗量与产肉之间的关系。现在,这个养羊大户已习惯了每天这样的精打细算。2010年,他饲养了800多只产仔率高的“民勤中天羊”,这不仅比养传统的肉羊增收约20万元,还大大节省了饲料。
“三农”情结的基因
陈耀祥多次言及,“投身‘三农’,是回归到自己最喜欢和最熟悉的行业”。
更严格地说,陈耀祥的乡村实践是从2005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10多年间,他的身份和角色像袋鼠一样跳来跳去,人生充满动荡与戏剧性。公务员下海,靠做礼品生意起家,在海南贩过芒果,到民勤治过沙,搞过门窗生意,在方兴未艾的房地产市场攻城略地,积累了资本财富。
所以,当他从顺风顺水的房地产领域抽身转向农业时,身边的人都以为他疯了。2005年,陈耀祥到陇西,宣布要在当地投资两亿元。这相当于陇西县当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对当时的整个陇西县来说,不啻为“一声惊雷”。
这个决定不是陈耀祥随便作出的。他像军事指挥官一样清醒,坐拥交通之利的陇西县,种植业、养殖业有悠久的传统,尚处在较低水平,亟待产业化提升。学农出身的陈耀祥比他身边的人更加明白,他在距省城兰州180多公里的地方,即将开始的征战是一场大胆的战略冒险。
陈耀祥深信,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大方向是不会错的,而且他可以驾驭这个自己熟悉的环境。
他好像总是能够在威胁抵达之前嗅到气息,并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动,沿着潮流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当年会议团购礼品生意正火,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但他决定转行,原因是他看到了中央关于“厉行节约、不准会议赠送礼品和纪念品”的规定。当他发现房地产的“赚钱法则”过于简单、太泡沫时,他又弃之如敝屣。他坚信,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人活着,总要做成点事情。我不愿意随波逐流地过一辈子。”他说。
没有什么比农村更令陈耀祥感到熟悉的了。年少时,他种过地、放过牛。从某种程度上说,出生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农村,乡村精英们的宿命就是“与贫困作战”。“就像出家人的顿悟,我意识到还是要往内心踏实的地方去。”他说。
生命之绚丽或平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性格的造就。生是无法选择的,而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换言之,这种“三农”情结的基因是在陈耀祥成长的血脉中造就的。
回归“三农”,回到实业,陈耀祥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他几乎没有睡过懒觉。一旦脑海中迸出火花,他会在凌晨驾车连夜从兰州赶往陇西。
全产业链再造
怎样把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怎样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涉农企业都要思考与突破的难题。
对此,中天集团开出的药方便是高擎“科技产业化、创新自主化、教育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大旗,发展循环经济,力争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自从重返故土开始,陈耀祥就延续、发展着这一思路,确保他的企业能长期保持优势。
陈耀祥知道,中国农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之中,制约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改观。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科技的力量。
以现代化企业姿态出现的中天集团,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把目光锁定在农业产业化的最上游。他们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天畜牧研究院,围绕牛羊产业,在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良种快速扩繁与利用等多领域进行科研开发,推动技术和市场的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西北地区牛羊产业的升级。
“中天在陇西,但是智力支持在全国。”这是陈耀祥颇为骄傲的。尽管地处偏僻的西北,这家民营企业的研发机构却遍布全国。他们和包括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向农业科技进军,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对搞了一辈子牛羊养殖的张尤嘉教授来说,最想做的一件事莫过于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将那些以前只是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位于陇西县首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办公室里,在时远时近的“哞哞”的牛叫声中,身着白大褂的张尤嘉教授告诉记者,发明专利“一种鉴别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已经在中天初步获得成功。这项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可以控制生公牛,还是生母牛。
除此之外,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天集团始终瞄准生物工程研究最新成果,在胚胎移植、MOET核心育种、中天肉羊新品种培育、牛羊饲料加工配制等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优势。
无疑,先进的科技力量助推了这家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熟悉中国农业的人都知道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农业企业的利润率并不高,增值额也不多。如此大规模、高成本、长战线地投入科技研发,对于一个新崛起的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回望中天集团近年走过的非比寻常的发展之路,甚至可以找到他们不惜“以工养农”的痕迹――将在房地产领域获得的收益支援到农业科技研发中来。这个西部企业因此也打上了自己鲜明的印记:先投入、后产出、高科技。
陈耀祥经常告诫他的员工:“我们不是小商小贩,不是小打小闹,不能只满足于小富即安。要敢为天下先,要坚持企业的理想,要做中国农业企业的先驱。”
几年的乡村实践,让这家民营企业逐渐明晰了发展思路。那就是从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出击,利用科技研发优势占领上游,和农民一道做大中游,在农业产业的下游,不断提高就地产业化率,壮大产业规模,从而再造一个崭新的全产业链。
这套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同样被复制到中药材领域。在陈耀祥的乡村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建设制药企业。在他心中有个完美的目标,就是通过规范化的药源基地建设、条码查询追溯体系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不仅要种出最地道的药材,还要利用中天药业物流园的仓储和配送条件,平抑中药材价格。2010年,与中天合作的农户,在药材种植上的收入平均能比其他农户增加10%。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陇西县委常委朱始建表示:“因为中天的介入,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稳定和提高,大大改变了过去‘谷贱伤农’时常发生的局面,保护了当地种植大户的利益,农业产业规模得已不断扩大。”
为了心灵深处的理想
“特殊的环境给了我特殊的荣誉。”陈耀祥说。他并不讳言,正是地处民营经济尚不发达的西部,他所做的努力与实践才被无限放大。因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带动农民致富方面的巨大贡献,2011年5月,陈耀祥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前,他还获得过共青团系统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在陈耀祥看来,他至少是一个“讲政治的商人”。他甚至并不讨厌别人给他贴的“红顶商人”标签。不夸张地说,他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要在西北的黄土地上回答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个时代命题。“如果有几万个民营企业家能够响应国家的号召,中国的农业将是另一番景象。”他说。
起初那些质疑陈耀祥到陇西作秀、赚取政治资本的人,现在不得不佩服他的决心和毅力。没有哪个人能用7年时间去做一件仅赚眼球的事情。“作秀在这个行业根本不存在。到农村干实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根须深深地扎进黄土地,企业才能立足。”他说。
陈耀祥坦言:有时候身处偏僻的县城,被环境所包围,内心也会感到孤独。但一想到“留给我们这个年龄的事和时都很紧迫”,以及肩负的使命、责任,顿时又会注满能量,“人活着,有时就是为了心灵深处一点点的理想”。
这个西北男人看上去外表很坚硬,内心其实是一个柔软的人。他爱看战争片,当他看到将帅们亲临战壕视察,和士兵们一起共存亡的画面,竟能动情地落泪。
身先足以帅人。在暴雨突袭停电的夜晚,他会出现在陇西循环经济园区的职工食堂,坐在员工对面一起吃员工餐。这样的细节多次被中天的员工提起。
他还偶尔写诗。驰骋在千里河西走廊,勾起了他胸中的万丈豪情。“君不见,征人难,万里征夫几个还?戟沉沙,忠骨掩,千里仇杀成史卷。胡汉情,意绵绵,华夏心齐可移山;纵古今,论英贤,教农稼穑谱新篇。”
“干实业和写诗并不矛盾。写诗的激情恰恰来自于干实业。”陈耀祥说,“实业就是最美好的诗。”
在陈耀祥看来,中国最缺实干的实业家。实业家必须要关注到一个产业的所有环节。
眼下,正是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旗下的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冲刺上市的紧要关头,陈耀祥在致公司高管的一封信中表明了他的决心。他写道:“各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有紧迫感,要有责任心,更要有打硬仗的决心。”
“中天上市,绝对不是为了圈钱!”陈耀祥坦言中天上市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构筑人才平台,二是为了构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处在偏僻的西北,陈耀祥求贤若渴的心情比谁都迫切。“与其说是在做企业,不如说是在做人场。”他说。
在陈耀祥的周围,逐渐齐聚了一批科技型、知识型的年轻骨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奔着陈耀祥的乡村实践梦来的。80后金融“海归”高畅便是被陈耀祥的胸怀和激情所感动,放弃了北京的优越生活,在亲朋好友质疑的目光中到偏僻的西部接受人生挑战的。她曾写道:“看着寒冷的西北黄土高坡上,活跃着这么一批年轻人,顿时让我热血沸腾。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还能有人愿意投身农业,并且为之坚持。这难道不是一种选择的勇气吗?”
这正是陈耀祥和他的团队的写照。即使拥有亿万身家,陈耀祥依然觉得一碗浆水面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我不想当逃兵!”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陈耀祥豪言要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为理想战斗到底。
他也曾悲观地估计过未来,或许中天这样的民营企业会葬身鱼腹,也可能会像流星一样划过,但他坚信,后人可以踩过他们的肩头,铺就一条属于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