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源大山深处的霍口畲村东元亭村,有全县最大的肉鸡养殖户,畲女雷桃钗一家。6年前,他们从城市回到深山养鸡,把一间简陋鸡舍,发展成全县最大的肉鸡养殖场。
举家告别打工回乡养鸡
“高中毕业后,我和爸妈原本都在福州打工,后来父亲中风,生活不便,我们就决定回老家共同创业。”雷桃钗儿子28岁的兰秀彬说,当时呼吁保护福州二水源,作为村里支柱产业的生猪养殖业由于污染问题面临关停,这让正在寻求谋生之路的兰秀彬十分苦恼。
偶然一次回乡,兰秀彬听村民说政府鼓励群众养殖鸡鸭。“老家后山正好有一片竹林,想到鸡鸭成群嬉戏觅食的场景,我就很心动。”不久,兰秀彬在央视《致富经》里,看到了一期关于农村养鸡致富的节目,这让兰秀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兰秀彬向闽清养鸡专业户讨教,“平时自己也会翻阅书籍,上网充电”。2010年,雷桃钗一家回到霍口乡东元亭村,搭盖了一间70平方米的简易鸡舍,引进500只鸡苗,开始最原始的畲乡养殖生活。
创业路上充满坎坷艰辛
从一间简陋鸡舍到全县最大肉鸡养殖场,谈到这一路的坎坷,雷桃钗十分感慨:“养鸡刚有了经验,儿子就动起养鸭的念头。2013年他一次性买了3000多只鸭苗,但由于后山水源条件不够,不利于鸭子生长,亏了近10万元,前三年的努力成果清零。”
为了给儿子打气,雷桃钗卖掉所有金银首饰,作为重新投资的本钱。“这回我们专心养鸡,2个月买了1000只鸡苗饲养。”雷桃钗告诉记者,鸡舍需要保温,每回养鸡前他们都准备好供暖用的炉灶,备齐3车柴火。“育苗房要保持在30℃左右,我们得连续24小时生火,持续一个月,鸡苗才能安然长大。”
“冬天的夜里最辛苦,半夜调好闹钟,每隔3个小时到炉灶旁加一次柴火。”雷桃钗说。
鸡舍保温要熬夜,送货上门更要通宵达旦。“一接到订单,我们夜里十点就开始装笼,半夜两三点和经销商对接,确保对方不错过早市。”兰秀彬说,他们经常送货到宁德、福州市区等地,第二天清晨,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建成全县最大养鸡场
辛苦多年终有回报。2014年,罗源鼓励发展林下经济,给雷桃钗送来10万补助金。“我们用这笔钱整修鸡舍,更新设备。”兰秀彬说,现在林下经济养殖场内有6间鸡舍、3间保温室和1间饲料仓,占地700余平方米,是目前罗源县规模最大的肉鸡养殖场,“鸡场越做越大,于是经常有人上门询问养鸡之道”。
“我们养的鸡每天在林子里跑,吃的是自然生长的草、地里的虫,这样不仅节约了粮食,鸡肉质量也提高了。”兰秀彬说,如今肉鸡销路稳定、供不应求,不少鸡还没长大,就被商客预订了。
“当年,村里为了环保而转产,如今我们鸡场里的鸡粪,被霍口乡和日溪乡的菜农、果农收购作肥料,生态养鸡不仅不影响环境,还有了额外的收入。我们村地处偏僻,将生态养殖做大做强很难,如果养鸡场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才好呢!”兰秀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