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福建古田县:小小一朵菌,撑起富民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4-02-26  来源:福建日报
摘要:老戴家的墙上,挂了许多荣誉奖牌:全国劳模、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省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先进个人、联合国“南南合作”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点负责人……

 

  近日,记者来到古田县吉巷乡永安村。59岁的戴维浩正在一个小院落里静候记者。这小院,既是他租住的临时的家,也是他的兴华真菌研究所所在地。

  老戴家的墙上,挂了许多荣誉奖牌:全国劳模、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省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先进个人、联合国“南南合作”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点负责人……

  “其实,我就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搞了些小发明,结果社会给了我太多荣誉。”戴维浩谦逊地说。

  1978年,年仅23岁的戴维浩成功发明了袋栽银耳技术,成为世界袋栽银耳第一人。该技术使银耳等食用菌生产成本降低了30%,工效提高了50%,产量提高了30%。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古田银耳种植户剧增。

  为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戴维浩坚持为登门求教者提供咨询、赠送资料、传经授技,还举办培训班推广食用菌生产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他举办的培训班,不仅不赚钱,反而要倒贴钱。“有的学员家庭困难,临走时赊欠一些菌种,我也不好意思不给;有的没有路费回家,我也会借上一点。”戴维浩憨厚地说,赊销额最高峰时逾30万元。

  就这样,银耳菌种供不应求,袋栽银耳产业很快成为古田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把握商机,戴维浩将主要精力转向培育菌种。

  在小院的一个房间,记者看到墙上用粉笔写着一组数字:109、36、3。“这是我目前探索出来的最佳配比,写在墙上,提醒学徒注意:109斤木屑、36斤麦皮配3斤石膏粉。”老戴说。

  不远处,一名年轻人正在将木屑等按配比往一个特制的“巨无霸”中填放。这其实是一种特制的高压锅,也是戴维浩自己设计的。

  “经过两小时的高压高温杀菌后,到培育房冷却,再消毒净化过滤后,能培育出960瓶菌种。”老戴边走边讲解,“配比只是最基本的对照参数,培育菌种更多靠的是经验和手感。”

  “一瓶菌种多少钱?”记者好奇地问。

  “卖给农民2.5元,能接种40袋银耳,40天成熟后,每袋能赚3元。也就是说,一瓶菌种可帮菇农获利120元。”老戴说,古田每年约需菌种700万瓶,其中约1/4来自他和哥哥、妹妹的菌种场。

  “毛利这么高,我都想买些回家种种了。”记者忍不住艳羡。

  “呵呵,种银耳要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技术活,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老戴说。

  春节前夕,“洋菇农”美国人比利,不远万里到古田,专程向戴维浩学艺。“每年都有各种肤色的菇农到家里取经,人家都说我爸的脱贫致富工作都走向全世界了!”老戴的儿子在一旁骄傲地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