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1亩淮山净挣2万元 种地一年就盖房

发布时间:2013-02-01  来源:福建日报
摘要:李金水种了10年淮山,但是以前并没让他赚到钱。尽管村里种植的淮山早就名声在外,但曾经英山村民都有这种观念:辛辛苦苦在家种淮山一年,不如外出打短工。许多人都不愿留在英山种地,即便种了淮山,也是各自为营,难成气候。销路不好时,村民们就宁愿让淮山烂在地里也不

  已是严冬,天气寒冷。德化龙浔镇英山村村民李金水,光着脚在地里挖淮山,但50多岁的他却不觉得冷。“种了3亩淮山、1亩淮山利润在1.5万-2万元。”他喜滋滋地说。

  李金水种了10年淮山,但是以前并没让他赚到钱。尽管村里种植的淮山早就名声在外,但曾经英山村民都有这种观念:辛辛苦苦在家种淮山一年,不如外出打短工。许多人都不愿留在英山种地,即便种了淮山,也是各自为营,难成气候。销路不好时,村民们就宁愿让淮山烂在地里也不去收成。

  2010年,德化县全面组织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10多名县乡干部组成的工作队驻村蹲点展开调研,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

  英山村田地土壤蓬松深厚,十分适合淮山生长。所产的淮山块头大、品质好,多数农民有种植淮山的经验。村两委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决定利用英山淮山被省绿办授予无公害绿色食品这一有利条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于是村两委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并从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促使淮山产业发展。

  村里很快成立了“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一天地的观念,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扩大淮山种植规模,将现有的淮山地联合起来规模化生产,共享先进种植技术。同时,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建立科技示范种植基地,推行标准化和新技术种植,引进和开发新品种,进一步提升淮山品质,推动淮山产业化发展。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英山村淮山面积由2010年的600亩急剧增至目前的1200亩,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淮山产业。

  一年增收一千万

  “以前一公斤淮山只能卖5.6元,一亩地顶多产1000公斤,要卖还只能挑到城里。”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李金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每公斤能卖到10元,一亩可收2000公斤,全村种了1200多亩,全村一年就是2400多吨。1吨平均1万元,这就是2400多万元。”随着指尖在计算器上跳动,一串数字道出了李金贵的自豪。

  随着全村统一收购和销售,淮山价格看涨,票子实实在在装进了农民的口袋,村民的种植热情高涨起来。16组村民李金伴,去年种5亩淮山收入10来万元,就跟人合盖了一幢楼,今年则准备装修。该村现有600多农户种植淮山,有效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村民李子良长年在外打工,但始终未能摆脱贫穷的阴影。当他得知村里大力发展淮山种植时,想着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毅然回乡,种起了淮山。“看到种淮山收入比外面打工还高,就回来了呗。”说到回村的理由,他朴实地回答。

  如今,他家种植了15亩淮山。看着即将迎来收成的淮山,李子良喜上眉梢,逢人便说:“一亩淮山十亩粮,这可是咱的‘摇钱树’呀!”

  好品牌延伸产业链

  “英山淮山,常吃健康。”英山村民种植淮山的顺口溜是最好的广告词。英山淮山,肉色雪白,肉质细嫩,质量上乘,味香独特,畅销厦门、福州等地,深受省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合作社还与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营销企业签订产销协议,推进“订单农业”发展。特别是临近春节,周边城市许多酒店纷纷订货,淮山销售日益火爆。据李金贵介绍,淮山上市期平均每天销量达1吨以上,目前已在福州、厦门、泉州、石狮等地设立了加盟店。县内许多餐馆、酒店纷纷利用高品质的淮山推出系列“淮山宴”,深受顾客欢迎。

  德化县也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淮山王评选”和“淮山宴厨艺交流”等活动,做好淮山产品的认证工作,提高淮山品牌的知名度。目前英山淮山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泉州市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淮山产品被农业部、省绿办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要做大做强淮山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提高淮山产品附加值。为此,英山村在新的一年里将积极谋划引进淮山深加工项目。通过“基地+农户”延长淮山种植链,通过“公司+科研”开发淮山产品链,通过“市场+品牌”拓宽淮山市场链,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供销、加工、研发一体化的淮山产业链。“现在正在建淮山加工厂。今年效益不错,大家都大量种淮山,如果加工厂不建起来,今后淮山的销路就会成问题。”李金贵的手指向正在施工中的一片开阔地。在那里,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淮山加工厂房正在村民们期盼的目光中拔地而起。“建成后,我们英山的淮山就可以走得更远。”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