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记者来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蜜柚生产基地,只见一派丰收美景。一个个蜜柚挂满枝干,果农摘下来,经过加工处理,贴上平和?溪蜜柚的标志对外销售。当地果农告诉记者,平和县曾是福建省11个贫困县之一,如今平和?溪蜜柚地理标志已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
眼下,八闽大地不单拥有平和?溪蜜柚这一块金字招牌。安溪铁观音的生产销售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格局,福鼎白茶让农户过上“半年种田、半年挣钱、天天过年”的生活,连城红心地瓜干的生产销售形成了“十万农民种地瓜、两万农民搞加工、百家企业抓销售、六亿产值福半县”的农业形态。地理标志产品正成为福建省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播种品牌 收获财富
今年8月以来,在遍布福建省的茶园、果林中,经常能看到工商干部的身影。工商干部向农民询问当地农业的历史溯源、特点优势。不少人这才知道,一些陪伴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农产品,可以贴上地理标志,帮他们打开致富之窗。
这些工商干部是福建省工商系统“商标企业工作大走访”活动的调查员。他们走进乡村农舍,调查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涉农商标发展情况,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适时注册商标。这项活动是福建省工商机关为推动地理标志发展开展的诸多工作之一。
在地理标志工作中,福建省工商局提出了“三争取”,即争取全省工商系统的共识,把地理标志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来抓;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促使其将地理标志作为富民之策、兴农之重;争取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积极与农业、林业等行业部门及协会沟通交流。
福建省工商局副局长潘崇奎介绍说,目前该省地理标志事业形成了“政府统一协调,工商机关行政指导,商标注册人规范管理,商标使用人自律维护”的发展模式。基层工商机关主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企业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截至目前,福建省地理标志达132件,总量居全国第三,其中13件地理标志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该省地理标志产品覆盖500个乡镇,受益人口近800万人。
创建品牌 致富百姓
地理标志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等领域,有着较强的推动力。在福建省“三农”经济建设中,这一推动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宁德现象”体现了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作用。宁德市现有地理标志23件,惠及人口2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1.2%。当地的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自2009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以来,品牌价值日益凸显。截至2011年年底,当地白茶总产量达5100吨,总产值7.66亿元。农民从茶叶中获得的年人均收入达2300元,比注册商标前增长79.9%。
在安溪县,几十万农民的生活因安溪铁观音而改变。当地110万人口中有80万人从事安溪铁观音茶叶产业工作,农民人均收入的55%来自茶叶。安溪县由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
武夷山市工商局局长李标进告诉记者,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市场以来,营销人员从2006年的3000人增加到现在的2万人,当地茶青价格年均增长30%,毛茶价格年均增长32%,成品茶市场价格年均增幅达35%。
福建省地理标志产品还纷纷踏足海外市场。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叶销往美国、俄罗斯、英国等20多个国家,推广了福安对外文化形象。漳州市的漳州水仙花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年出口2500万粒,创汇8000多万元,为花农带来了“真金白银”。
展望未来 谋求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福建省工商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增量、升质、“走出去”的商标工作思路,力争使地理标志保持持续、稳健、均衡发展的态势。
潘崇奎说:“福建省地理标志事业虽然走在了全国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歇一歇、缓口气。正相反,还有更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实做好。”
他告诉记者,目前福建省部分地理标志使用依然不够规范,一些商标所有人的商标管理能力有限,缺乏管理经验,品牌宣传意识不强,制约了地理标志对产品增值效应的发挥。
9月底,福建省工商系统召开全省地理标志工作会议,介绍发达地区管理经验,探讨如何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区域品牌。会后,各地工商机关立即行动,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数据库,深入企业和商标代理机构宣传地理标志知识,引导企业用好手中的金字招牌。
未来几年,福建省工商系统将推动地理标志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预防因地理标志资源发掘不及时造成的品牌流失。同时,工商机关将进一步落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引导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把严厉查处地理标志侵权行为、保护地理标志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现从“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的转变。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成为各地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必然之选。在八闽大地这块新兴的商标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农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品牌致富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