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国梁镇曲水村三组的村民付成华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曾常年在外漂泊的他,从2013年开始,靠着租种村民的500多亩水田,村民口中的老付变成付老板,在希望的田野里找到了成就感。
当初选择回乡当种粮大户,付成华除了是因为厌倦打工生活,更主要的是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村里的良田白白撂荒。这个种田“老把式”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些田都种上粮食。
回乡种粮两年后,付成华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心疼田荒回乡重操旧业
现年51岁的付成华,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开始下田地干活,在种地方面可谓行家里手。
前些年,和多数村民一样,付成华选择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做砖瓦匠。靠着踏实肯干和日益升高的工价,年收入6万多元的付成华赚到了一些钱,不仅把家里的老房子推掉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手头也有了一定的积蓄。
在外打工的日子,付成华喜欢看电视,他格外喜欢看央视农业频道,看那些养殖大户、种粮大户的故事。看着看着,付成华从最开始的单纯羡慕,逐渐看出门道来,觉得自己其实也有机会当当“大户”。
每年打工回来,付成华都要去农田转转,每每看见那些因户主外出打工而撂荒的田就心疼。“这么好的水田,就这样荒着真是好可惜。”他感叹以前家家户户精心打理每块田地,到处都是长势喜人的庄稼的场景看不见了。
“村里那些田荒着不是个事,现在我手里有点钱,国家对种粮大户也有扶持政策,种粮我又是把好手,应该可以试试把这些田租来种粮食。”付成华在心里盘算着。除了对农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外务工的辛苦也是促成付成华下决定回老家种粮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里还是要舒服些,而且可以为自己家乡做点贡献。”
2013年7月,几经筹划之后,付成华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外出,他在村里一家家登门拜访,与村民达成协议,以每年每亩320元的租金共计租下粮油高产示范区的520亩水田,其中撂荒田占到了一半以上。
一腔热血投入农田
在熟悉的农村,付成华迅速在田地里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在一块块租田的同时,付成华先种了40余亩油菜,2014年5月,收成油菜籽7千多斤,按照市场上3.5元的收购价来计算,收入达到近3万元。“村里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种油菜的也少,这一季油菜一收,很快就被村民订购一空,根本供不应求。”付成华开始尝到了土地承包的甜头。
甜头还不止这些。作为种粮大户,付成华有资格享受到政府发放200元一亩的种粮大户直补,未来拿到补贴后,付成华将按照租田协议,把其中每亩125元的普通农户种粮直补款一一发放给各水田的户主。
在国梁镇,付成华是镇政府的重点支持对象。在与村民协商租田的时候,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出面帮助协调,让付成华租的田集中成片连在一起,以方便耕作和田间管理。
2014年第一年春耕期间,国梁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又帮助付成华选种,并且多次来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播种育秧时,镇政府送来三袋水稻壮秧剂;插秧时,镇政府又免费提供两台插秧机,在适用插秧机的100亩水田里抢天时。同时,镇政府还向付成华免费提供了4种、500多包农药,让他在插秧结束后及时杀虫除害。
3月份开始,付成华的承包田开始种第一季水稻。他至今清楚记得当时的劳动场面:3月8日,付成华聘请村里的资深老农进行播种育秧。4月8日开始,他在村里聘请的80多名插秧工人一拨拨地下田开始插秧,期间断断续续,插秧工作直到5月上旬才宣告结束。随后,工人们又下田清理杂草、藤蔓,这一工作又将持续十多天。
这一季,付成华种下金穗916、y良优199两种高产秧苗,秋收时每亩能出产900斤稻谷,全部稻田收获47万斤稻谷。
由于前期开荒、整田的投入大,加上一次性付清租田的租金,以及聘请人工的开支庞大,付成华的积蓄迅速消耗殆尽,他还欠了一些外债。第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的付成华从粮田里没有赚到多少钱,不过付成华并不慌张,他知道等以后经验成熟了,就能找到成本降低空间,增加收入。
都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付成华正是如此,尤其是每年7月份粮食成熟的时候,他站在田埂上,每天看着自己耕种下的500多亩良田一片金黄色,付成华心里乐开了花。
好政策支持成就全国种粮大户
这两年,付成华享受到的政策福利越来越多。
付成华是种粮大户,政府按规定每亩发放的种粮补贴提高到了230元。消息灵通的他有了盼头,“在报纸上看到,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建议国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希望还是很大的。”他期望这样的好政策能快点出台。
另外,政府支持大户租用全程社会化服务,一亩田从插秧到收割,专业的公司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需要支付540元,而财政补贴就有280元,个人仅需支付260元。这为付成华减轻了不少负担。不过,租地费用也涨到了400元每亩。
“以前要雇佣很多人,光是人工费就是一笔大开支,这下有农业公司来服务,自己不用操多少心,花的钱还少了。”付成华亲身感受了农业大发展的历程,对近年来大足农业发展成效赞不绝口。
2015年,流转土地500多亩、年产约47万斤稻谷的付成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没想到“一不留神”就拿了个国字号大奖,付成华为自己把握住了国家形势而振奋不已——种粮大户的春天真的来了!
多种经营拓宽致富路
今年,付成华在收完粮食后,不再种油菜,而是开始种萝卜。
“500多亩水田,这回先种了200多亩,种多了精力不够,也怕卖不脱。”大胆的付成华这次显得很谨慎。在决定种萝卜的时候,他已经联系好了买家,等到萝卜成熟后,将卖给一家泡菜加工厂,“价格是两毛多”。
这几天,绿油油的萝卜秧苗冒出地头,在冬日灰黄的天空下,显得十分好看。
正赶上疏苗期,付成华和妻子的工作就是把多余的萝卜苗拔掉,免得萝卜种的太密集,长出的萝卜个头太小。每天,虽然雇了工人,夫妻俩还是会自己下田干活,他们在田间巡视,不停地弯腰疏苗,付成华和妻子的腰一直弯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干的都是辛苦活,挣的也是辛苦钱。”付成华宽慰自己,再累也没以前在外地当建筑工累,而且每干一点活,收入都是自己的。这样想,付成华就不觉得很累了。
今年,尝到了租地好处的付成华再次出手,在本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0亩,专门用来种藕。头年,藕田即刻获得丰收。
这段时间,付成华每天聘请几名挖藕工人挖藕,并自驾三轮机动车,通过机耕道将一筐筐藕拉到几百米外的装货点,在装上大货车后运往重庆批发市场出售,销售行情不错。
现在一亩地出产莲藕1500公斤,这几天莲藕批发价是2.6元/公斤,看起来毛利很可观,不过挖藕工人薪酬很贵,付成华不觉得自己能赚太多钱。精明的付成华决定慢慢挖藕,直到明年3月份再挖完。
“等吧,等到价格高点再挖,这样就能多挣点钱。”付成华说,这也是他从其他种藕大户那里取到的经验。
粮食丰收、莲藕丰收,如无意外,萝卜也会丰收,农业产业一切都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在这片大好形势下,付成华一家致富步伐在加快。
忙完了地里的活,付成华妻子负责了一个养猪场,现在养殖了50多头猪,通过精心照料,栏里的生猪膘肥体壮。幸运的是,今年生猪市场行情较好。付成华的儿媳在村里开办了一个超市,还提供电商服务,不只发送快递,也在网络上销售土特产。
一家人每天忙忙碌碌,付成华觉得很满足。他认准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勤劳致富,只要找对了方向,不怕辛苦踏实干活,日子就有奔头,也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