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平菇
高家镇太运村,以前因为产业少,基础设施差,劳动力薄弱,导致该村大部分村民贫困,该村也被定为市级贫困村。11月16日,记者来到这里,惊奇地发现,以前贫穷落后的太运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记者在太运村助民食用菌示范基地看到,办公楼、接种室、锅炉、粉碎机、切草机、装载机、搅拌机、装袋机等生产设备一应俱全,十几名工人正手提篮子在大棚里采摘蘑菇,时而传来欢声笑语。“这些蘑菇早已经被预订了,我们正在抓紧装箱发货给采购方。”见到记者,该村党总支部书记秦宗成放下手中的篮子从食用菌堆里走出来,笑盈盈地说,现在每天都要运送3000斤食用菌,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着采摘、整理、装箱,忙碌得很。“以前太运村产业单一,在家务农的村民一直种植传统农作物,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全村230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高达1600多人,村里留下来的大多是留守妇女和老人。”秦宗成回忆往昔,摇着头说,由于本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导致部分田地荒废不说,发展产业也缺乏劳动力,所以该村以前发展一直很滞后。“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县里和镇上的领导多次来村里实地调研,村委也开会征求群众意见,经次市场调查,结合本镇丰富的牛粪资源,最后才决定培育食用菌,主要种植双孢菇和平菇。”秦宗成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12个组道路基本上实现通达,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育食用菌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特意邀请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入股指导,还多次组织本村村民到各地食用菌基地学习种植及管理经验。”据秦宗成介绍,该食用菌场总投资103万元,去年6月份修建完工,共有87亩蘑菇大棚,还建起了占地4300多平方米的平菇菌袋培育厂房。以前专业合作社只有1个户,40多家散户,今年已经发展到了3个大户,60多家散户。
科学种植蘑菇
“我们现在的食用菌主要在厂房里培育,在厂房里培育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来预防灾害、提高产量,二则可以控制温度、确保质量,三是室内层架有效的节约土地,四是降低劳动力。”秦宗成兴致勃勃地说,利用发酵过后的牛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原料,既把牛粪变废为了宝,又能帮助农民增收,我们食用菌基地采取的培育模式,在我县尚属首家。“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大都是公公、婆婆级别的人了。”秦宗成笑着说,食用菌的种植及管理,劳动强度并不高,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完全能胜任。菌袋统一放在合适的位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收获。合作社还采用厂房集中生产菌袋的形式,将生产出来的菌袋以成本价卖给农户,农户不需要任何技术即可盈利。同时,合作社还可对农户种植的食用菌进行统一收购,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谈及是否发展其他菌类品种,秦宗成坦言,品种繁多单项产量就会减少,合作社专业培育平菇和双孢菇,把产量和质量做好,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已经供不应求。
分红兼职打零工
“每天工作8个小时和上班族一样,工作比干农活轻松,活了这么大岁数还能按时领工资,以前做梦也不敢想啊!”家住太运村1组的万世禄今年已经62岁了,孩子们外出务工,老伴在家种植粮食,自己平时就在食用菌基地里打零工,每月收入近2000元。
万世禄告诉记者,家里大部分开支都靠孩子外出打工,自己平日种植的粮食都只够自家吃,也没有额外收入,自从村里办起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自己也入了几千元的股,年底还能分红呢。“合作社主要是为了造福百姓,所以名字叫‘助民’,我们的目的就是带动更多的农户来一起发展食用菌,带领全村农民奔富路。”秦宗成表示,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吸纳村民入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带动全村200余农户增收致富,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来基地打工或学习培育技术,村里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每年户均可创经济效益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