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应聘请工人耕地作种草准备
石龙村农民分散种植的牧草
3月22日,在高家镇石龙村的一个山坡上,该村村民余中应正在指挥聘请的工人翻土、整理水沟。
余中应指着面前的一大片土地告诉笔者,今年他租赁村民200亩土地用于种植皇竹草,目前正在进行种植前的土地准备。
“别小看种植牧草,今年下来,我将有20万元的纯收入。皇竹草是多年生植物,生长旺盛期是3年,明年后年我不需要再下种,从而节约了成本。”余中应自豪地说。
“余中应种草的雄心来自今年我镇发展循环经济的部署。”该镇负责人告诉笔者,高家镇是中国肉牛之都核心区,去年该镇实现肉牛存栏31853头、出栏37829头,肉牛产业正逐步成为该镇的举旗产业和品牌产业。今年,该镇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按照‘养牛超万头、种草达万亩、种菌过千亩’的目标,以品种改良、设施养殖、循环利用为重点,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种草养牛,增加效益
今年,高家镇拟在汶溪―石龙―建国沿线建成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以上,加上农户分散种植的牧草,实现种草上万亩,通过种草促进农民增收。
“每亩土地每年种草的收入是4000多元,除去成本,可得纯利1000多元,是传统方法种粮食收入的3倍,而且管理也轻松。”余中应说,他已和恒都公司签了合同,牧草种出后,直接卖给该公司,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今年73岁的代兴纯,把自家田地租给余中应,然后到他家打工。22日,笔者看到,代兴纯正在整理水沟。
“我把家里的近1亩田和1亩多地租给余中应种草,每亩田和每亩地每年的租金分别是700元和400元,相当于不费一点力气,干得1000多元。然后到他家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代兴纯放下锄头说。
高家镇负责人介绍,该镇农民种植的牧草,留足自己养牛,余下的可出售给恒都公司。今年,该镇出台并实施肉牛养殖奖补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户养牛及发展关联产业的热情。力争全年新发展庭院牧场30户以上,实现肉牛存栏3.3万头、出栏3.8万头。
牛粪种菌,变废为宝
迅猛发展的肉牛产业,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牛粪处理难题。该镇反复论证后,决定用牛粪种植双孢菇来破解这一难题。
目前,该镇已牵手重庆勋业食用菌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在建国村厚池坝建立了双孢蘑菇示范基地,种植双孢蘑菇6000平方米。通过示范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双孢蘑菇增收。
该镇畜牧站负责人介绍,一头牛大约年产1825斤干牛粪,3万多头牛,光牛粪一年就将近2.7万吨。
“牛粪与双孢菇堪称黄金搭档,种植一亩双孢菇可消耗6000-10000斤干牛粪。而双孢菇从种植到收获时间为每年9月到次年4月,水稻收割后,稻田基本上都闲着,用来种双孢菇,1亩田可以增收1万多元。”重庆勋业食用菌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世均说。
据了解,今年,高家镇整合移民、扶贫等相关政策,以汶溪、建国、石龙为核心,将利用牛粪种植蘑菇2000亩。
菌渣还田,降低成本
到4月,双孢蘑菇收获结束后,可翻耕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去年红苕收获后,我试种了3厘双孢蘑菇,收入了500多元。蘑菇收获后,这3厘地变得肥沃、疏松,我准备种红苕,相信红苕的产量也一定不错。”近日,该镇建国村九组肖成平高兴地告诉笔者。初步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大干一场。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付和平介绍,牛粪、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将之混合做成培养基用来种植双孢菇后,养份未吸收完,用这样的土壤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可以减少肥料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同时,种植双孢蘑菇后的土壤很疏松,对于改良土壤作用很大。
“今年,我镇将通过探索构建起种草养牛、牛粪种菌、菌渣还田的循环产业链,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该镇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