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预备,开始。
蔡之瑞:好。大家睁大眼睛。
游客:预备,开始。
游客:好。
游客:预备,开始。
这场别开生面的吃粉丝活动,是这个叫蔡之瑞的人举办的。这个现场,也成了当天农庄里人气最火爆的地方。
蔡之瑞:我做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种纯红薯的粉丝。让大家都知道它的好处。让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产品。这也是一种宣传推广。
认识蔡之瑞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营销高手,靠这样一个活动,就能让很多游客记住他的产品。
记者常昆:您觉得这个活动怎么样?
游客:我就为吃粉丝而生。
游客:很好吃,
记者常昆:很好吃。吃了还想吃。
游客:在吃粉丝的过程中,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欢乐,心情舒畅。
游客:在电视上看过,现实没参加过。
很多过路的游客都被这种新奇的形式吸引。就在这时,蔡之瑞又出了一个新招,彻底激发了游客的好奇。
蔡之瑞:我们想挑战,把我们的粉丝从那个加工作坊抻里面,把它抻到一百米。
蔡之瑞要抻一根一百米长的粉丝,这可把现场游客给惊着了。
游客:粉丝能拉100米吗?
记者:对呀,您觉得能成功吗?
游客:我觉得怪难的,因为100米,粉丝,我们哪见过100米的粉丝。我们见过的粉丝不都这么长吗?
游客:我觉得太软了,应该不会有那么长,拉不了那么长。
游客:100米的话,不太现实。
游客:100米真的抻不成。
记者常昆:100米抻不成?
游客:我真的觉得100米哪有那么长。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百米粉丝挑战正式开始了。
记者常昆:大姐,你估计这有多长了?
游客:现在三四十米,四十多米了。
不断从加工作坊里抻出来的粉丝,让人大开眼界。不少刚才还在围观的游客都主动参与进来,手把手传递粉丝。
记者常昆:多少米了?
蔡之瑞:现在已经是5米了。可以展开。拽直,拽直,这样量不出它的真实米数,要拽直了。
记者常昆:大哥你这现在多少米了?
大哥:现在已经接近50米了。接近50米了。
记者常昆:我看一下。到头了是吧?
朋友:对,50米了。
蔡之瑞:来,继续。
手工粉丝已经抻出了超过50米,蔡之瑞的挑战到底能否成功呢?
蔡之瑞:我们到这儿100米。好,很好。这就说明我们今天挑战成功。我看这边还有。这边还有108米。绝对挑战成功。
百米手工粉丝挑战成功,蔡之瑞非常高兴,因为这也是他赚钱的一种手段。2006年,蔡之瑞带着打工积攒的二十万元回到老家,在不被人看好的粉丝生意里淘金,到2013年,就带领整个合作社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会被加工成红薯淀粉。和好的红薯淀粉面再经过打瓢,打成这种粉状直接下到开水里。煮熟的粉丝再经过冷水冷却,就可以出锅了。做红薯 粉丝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上冻。上冻一般选择在冬天天气寒冷、能结冰的时候,经过上冻粉丝就能够成形,不粘连。
蔡之瑞家里就曾在上冻这道工序上出现了问题,而改变了蔡之瑞的命运。
2006年春节,在苏州打工的蔡之瑞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可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至今难忘。
蔡之瑞:我父亲的话他当时面目表情我都无法形容,我母亲那个眼泪哗哗就下来了。那一万多元钱对于他们来讲意义就是很重要了,当时。不好意思,一提到这事情,我现在都激动。
2006年春节前,蔡之瑞的父母像往年一样做了2000多斤粉丝凉在露天,等待天气上冻。然而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
村民蔡道强:那年也反常,没有冻,后来没有办法了,包在油纸里面,等着看是不是有机会能再上冻,结果,始终就是没有冷空气。时间长它就(发)霉了。
村民张翠霞:扔沟里呀,后来就扔了,不能吃呀。喂牛牛不吃,冻不开。
记者常昆:当时你们都看见了吧?
村民张翠霞:看见了。我们家都扔了很多,他家扔了最多的。
2006年春节前的气温比往年高,2000多斤、价值一万多元的粉丝在露天挂了十几天都没有上冻,全都发霉了。大半年的收成,就这样打了水漂。
任凭蔡之瑞怎么劝,父亲始终很沉默,母亲也偷偷的抹眼泪,整个春节全家人都过得很压抑。
蔡之瑞:我说妈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在外面打工,儿子现在长大了我能挣到钱。一万多元钱我给你好了,但是他仍然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虽然这些年自己打工赚了点钱,可始终没有办法让父母过得好一点,蔡之瑞很内疚。就在那年春节,蔡之瑞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2006年4月,蔡之瑞带着打工积攒的二十多万元,回家做粉丝创业。
蔡之瑞曾在苏州的一家印染企业担任车间主管,月薪上万,村民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回家做不赚钱的粉丝。
只有蔡之瑞自己知道,他是要干一件大事。
蔡之瑞:这么好的产品,不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这就等于是抱着一个金饭碗,遍地去要饭。我就感觉他们没有一个人把这件事做好,我心想,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来了吗?
虽然家乡的手工粉丝一百多年来都没人能够做大,可蔡之瑞觉得这种传统粉丝正好能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卖到城里肯定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