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又名小臭虫、破头疯。能危害多种果树、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4年以来,随着枣树及棉花大面积发展,绿盲蝽蟓在沧州红枣产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品质量下降,有的枣园甚至绝产,为历史罕见。
1、发生危害特点:
绿盲蝽蟓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严重时春天枣树叶芽迟迟不能萌发,树体光秃。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4~5代,以卵在植物枝茎、皮缝或卵穴中越冬,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是第1个危害盛期,主要危害枣芽。第2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枣花及幼果,是影响枣树产量最为严重的一代。第3、4、5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该虫世代重叠,成虫飞翔力较强,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取食,受惊速迁,故此不易发现。
3、暴发成灾原因:
寄生范围广泛:绿盲蝽蟓在本地区原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枣树上危害。本地区的冬枣、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合适的气候条件:绿盲蝽蟓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合适其发生。近几年来,冬枣发芽前后时常下一些小雨,为绿盲蝽蟓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2005年春季下雨较少,绿盲蝽蟓危害较轻。
防治不及时:绿盲蝽蟓在本地区一直未能得到有力的防治。一方面由于绿盲蝽蟓成虫多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取食危害,受惊后爬行迅速,又由于其个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未引起生产上的重视,错过了喷药时机,造成绿盲蝽蟓泛滥。
4、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绿盲蝽蟓以卵在枯枝、杂草、粗皮裂缝内越冬。枣树落叶后,于入冬前清扫落叶、烂果、杂草,把主干、主枝上翘皮彻底刮除,集中销毁,树干涂白或涂石硫合剂渣;生产季节,树冠下清耕,防止杂草滋生,可减少越冬虫卵,或于3月中、下旬结合刮树皮,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
使用“神农乐”全自动物理灭蛾器,利用该虫的趋光性,可有效“电击”成虫。这种灭蛾器采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能实现自动昼停夜开、雨天关机和自动除去网上的虫尸等功能,非常实用。要求枣树萌芽前后悬挂,密度以每3.3公顷安置1台为宜,非常经济适用。
化学防治:绿盲蝽蟓卵的孵化需要65%以上的相对湿度,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于4月底5月初、6月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各代的若虫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10%的吡虫啉1500~2000倍液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5%啶虫脒3000~3500倍液混合喷施,喷药时间要选择上午10时以前下午16时以后,但温度不要太低,否则影响药效。由于绿盲蝽蟓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危害,因此,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达到根除目的。
绿盲蝽蟓在冬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又名小臭虫、破头疯。能危害多种果树、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4年以来,随着枣树及棉花大面积发展,绿盲蝽蟓在沧州红枣产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品质量下降,有的枣园甚至绝产,为历史罕见。 1、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