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实施“万元增收工程” 打造“千百亿元产业”

发布于:2011-03-23 13:21  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广西水产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关键时期,无论水产养殖还是畜禽养殖,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档次提升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加快转变养殖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才能加快实现水产畜牧业现代化。

  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的一大战略任务。对广西如何发展特色水产畜牧业,《意见》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重点发展奶水牛和草食畜禽,支持水产健康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扩大对虾、罗非鱼、珍珠等优势产品养殖规模。”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发出《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就如何稳定我区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三农”重大问题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就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发展特色养殖业和打造千百亿元产业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发展特色养殖业,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打造水产畜牧业千百亿元产业,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多地少,河流纵横,还有一片海,赋予广西水产畜牧业天然优势。草地、水面、海洋资源丰富的综合优势,在全国各省区中并不多见。从内陆水面看,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内陆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而目前全区内陆可供养殖水面利用率还不到10%。从海洋资源看,海岸线长度1595公里,沿岸有150万亩滩涂,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有1124万亩,利用率也不到10%。无论淡水还是海水,发展水产养殖,广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

  再看可利用的山地、草地,全区面积共1亿多亩,利用率同样不到10%。此外,每年还有可用于畜牧养殖的农作物秸秆4000万吨、木薯渣140万吨,可种植牧草的冬闲田还有1650万亩。我区全年无霜期长,养殖适宜度高。这些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我区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就是要着手打造一批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的村屯,培育一批年收入超10万元的致富示范农户和年收入超100万元的养殖能手,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事实上,从2008年起,广西水产畜牧业从第一产业计算,就已经成为“千亿元产业”;再从产业链上“接二连三”计算(加上加工和服务业),“大养殖业”总产值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目前,广西特色养殖在全国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一的有水牛、奶水牛存栏量和近江牡蛎产量,排名全国第二的有对虾和黄羽肉鸡产量,罗非鱼产量排名全国第三,禽肉产量排名全国第四。此外,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猪肉产量、龟鳖产量、生猪出栏量均排全国第八。广西正在由养殖大区走向养殖强区。

  按人口平均,目前全区人均养猪1.1头、家禽20只;全年人均肉类占有量76公斤、水产品占有量54公斤,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公斤和14 公斤。广西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和农民通过水产畜牧业获得的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均超过四成。养殖业已成为广西农业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从全区情况看,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的村屯、超10万元的农户、超100万元的养殖能手,在各地都大有人在。我们需要的,是让这些村屯、这些农户、这些能手在八桂大地上迅速增加,成批涌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十二五”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三农”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已经在大农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养殖业,更要承担起义不容辞的重任。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畜禽、优势水产品、草食动物、奶水牛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总产值达到2250亿元,其中畜禽产业1700亿元以上、优势水产品产业 300亿元以上、草食动物产业150亿元以上、奶水牛产业100亿元以上。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