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人工调控[沟草--对虾]绿色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09-06-26  来源:
摘要:中国对虾作为我国养虾业的主要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曾辉煌一时,无论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出口创汇都达到了顶峰。但从1993年虾病肆虐起,养殖整体大幅萎缩,虽历经10年,出现了一两种替代品种,终因病害原因,多处于粗养低产状态,难现昔日辉煌。笔者针对现
    中国对虾作为我国养虾业的主要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曾辉煌一时,无论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出口创汇都达到了顶峰。但从1993年虾病肆虐起,养殖整体大幅萎缩,虽历经10年,出现了一两种替代品种,终因病害原因,多处于粗养低产状态,难现昔日辉煌。笔者针对现状,根据生态学养殖原理,摸索出一条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沟草一对虾”绿色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生态学原理

  虾池的生物环境是由相对独立、以虾蟹等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群落所组成,其特点是既近似于河口潮间带生物组成,又受人工控制。它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由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三部分构成。池塘生产者包含浮游植物、藻类、海生植物等植物类,它们吸收日光能、水中二氧化碳、营养盐而制造有机物,供应水生生物摄食生长。浮游植物是池塘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其数量和繁殖速率决定池塘的产量和效益。藻类是池塘中另一个主要生物类群,有益的藻类有硅藻、蓝藻等。而沟草是一种海水生植物,适量繁殖不但不会影响虾蟹生存,反而会吸收水中多余的能量和无机盐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减少或抗拒病害频发,达到与虾类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理想生长状态。

  二、实施措施

  1.池塘清淤

  因病害影响,对虾养殖由暴利渐趋淡化,相当一部分虾农本着求稳的心态,多实行“放、养、收”三部曲,很少投入财力对虾池进行改造。养殖过程中,大量有机物积聚沉淀,在池底形成一层淤泥,有的厚达1米多。这层由有机物形成的淤泥在厌氧环境中分解,极易产生有毒成分,导致水环境恶化,引发病害。从环渤海区域大部分虾池建设情况看,多为每池50亩以上,实施大规模改造费用浩大,虾农难以承受。故应从生态养殖着手,在秋冬闲季进行清淤、翻晒和氧化,解决淤泥过厚和杂草丛生问题,为来年养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沟草布控

  据实践,沟草在整个池塘中所占的比例应小于40%,过多则会影响对虾生长,甚至出现对虾被缠绕致死现象。因此,根据沟草繁殖力极强、种子随水四散漫布丛生的特点,和各地条件不一、沟草构成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应对沟草实施合理布控。一是对清淤比较彻底的虾池,留出对流环游通道和投喂空间,沟草区应间隔分布。二是对污染程度较重、沟草较多的虾池,放水前用推土机将20―30厘米的池底表层推至池塘中央,形成一长方形的沟草区,四端表层可就近推到池埂上,围绕中央沟草区留出对虾生长的广阔空间。次年可采用此法将中央沟草区分开,形成两个并列的长方形沟草区。中央模式和并列模式可交替使用,这样会收到便于施工、节省费用的效果。

  (1)种植沟草对没有或较少生长沟草的虾池,应事先收集沟草种子,按示意图模式进行种植,其种植数量不应超过虾池面积的1/3。沟草种子形如张开的小松球,较花生米略小,野生种众多,易采集。

  (2)间隔药杀沟草有漫布丛生的特点。为达到合理布控的目的,待四五月间沟草长至3厘米左右高时,应用“扑草净”等化学药物,按示意图的模式,在非沟草种植区进行撒药灭草。撒药灭草2―3天后将池水排至最大程度,再重新进水,以备养虾。

  (3)人工清除在养殖后期,正值水质肥沃时,沟草丛生繁盛,妨碍对虾生长。这时,一可用人工割拔的办法予以清除或使沟草变短;二可用细钢丝系一重物入水,两侧由机动车牵引缓行于池埂,将沟草割断捞取,从而保持对虾生长的最佳空间。

  3.日常管理

  根据各地虾池条件不同,一般每亩投放0.7厘米以上的仔虾0.5万~2万尾。在日常管理中,应视沟草、对虾长势情况,通过进排水和辅助人工布控的办法,对沟草进行有目的的增减,以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饵料投喂、水质观测、巡塘检查等与传统养虾技术基本相同。

  三、分析和讨论

  鉴于目前对病毒性虾病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办法,采用“沟草一对虾”绿色养殖技术,一可有效地缓解养殖中后期用水矛盾,通过沟草过滤和吸收池水有害成分,起到降解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对虾生长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态的良好环境。二可有效地节制养殖后期渐趋恶化的外源海水纳入,减少对虾发病机率,获得绿色养殖产品。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