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莴笋霜霉病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简介:霜霉病是莴笋重要的病害之一,所有种植莴笋的地区都有发生,严重时可使大量叶片枯黄,削弱植株的长势,引起减产。 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
    简介:霜霉病是莴笋重要的病害之一,所有种植莴笋的地区都有发生,严重时可使大量叶片枯黄,削弱植株的长势,引起减产。

    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枯干。

    病原:莴笋霜霉病的病原是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 Regel),属于鞭毛菌的一种真菌。病斑上所见的霜状霉层是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数根从气孔伸出,呈叉状对称分枝3~6次,顶端膨大呈盘状,孢囊梗大小为275~812×8~15微米。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0~29×8.6~23微米。病菌还能在病组织内进行有性生殖产生近球形、厚壁的卵孢子,直径为26~35微米。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种子、或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孢子囊寿命较短,但在南方常年种植莴笋,田间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以通过气流传播到新栽种的莴笋上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可不断长出大量新的孢子囊,传播后进行频频的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

    春季温度在15~20℃,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菜田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或种植过密、灌水过多、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均可诱发和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也会降低植株抗病性。

    防治方法:防治莴笋霜霉病宜采取以加强农业管理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 一般茎、叶颜色较深绿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 收获后种植前搞好清园,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4)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